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每种传统色,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水色、天光、草木、器物、鱼虫……从100种中国传统色的前世今生,可见天地广博、人文风流
内容简介:
每种中国传统色,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中国传统色,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也是融于生活的诗意。本书以散文小讲的形式,将中国历史上100种色彩的源流典故娓娓道来,重现古人的心灵意象。
“瓷秘”“霁红”“胭脂水”是晚唐、明、清所烧瓷器色,这是从器物传承中窥见的色彩;染蓝的蓝靛由菘蓝叶发酵而来,菘蓝既是色名,也蕴藏了古代染色工艺的巧思;“花是深红叶麴尘”“揉蓝衫子杏黄裙”,色彩是诗人眼中的风物……由中国传统色,见文化广博、人文风流。
书籍目录:
黄白游 014
第二 松花 016
第三 天缥 018
第四 缃叶 020
第五 流黄 022
第六 海天霞 024
第七 纁黄 026
第八 玄天 028
第九 黄河琉璃 030
十 库金 032
十一 缊韨 034
十二 欧碧 036
十三 顺圣 038
十四 牙绯 040
十五 栀子 042
十六 黄不老 044
十七 柘黄 046
十八 菘蓝 048
十九 绀蝶 050
第二十 紫磨金 052
第二十一 赭罗 054
第二十二 黄丹 056
第二十三 青雘 058
第二十四 青緺 060
第二十五 齐紫 062
第二十六 凝夜紫 064
第二十七 三公子 066
第二十八 魏红 068
第二十九 螺子黛 070
第三十 朱颜酡 072
第三十一 檎丹 074
第三十二 丹罽 076
第三十三 官绿 078
第三十四 嫩鹅黄 080
第三十五 鞠衣 082
第三十六 郁金裙 084
第三十七 瓷秘 086
第三十八 芸黄 088
第三十九 雌黄 089
第四十 曾青 092
第四十一 璆琳 094
第四十二 朱湛 096
第四十三 大繎 098
第四十四 椒房 100
第四十五 二目鱼 102
第四十六 木兰 104
第四十七 柔蓝 106
第四十八 帝释青 108
第四十九 吉金 110
第五十 窃蓝 112
第五十一 群青 114
第五十二 太师青 116
第五十三 麹尘 118
第五十四 绿沈 120
第五十五 退红 122
第五十六 樱花 124
第五十七 木槿 126
第五十八 西子 128
第五十九 天水碧 130
第六十 秋香 132
第六十一 绿云 134
第六十二 藕丝秋半 136
第六十三 蒸栗 138
第六十四 浅云 140
第六十五 翠涛 142
第六十六 东方既白 144
第六十七 弗肯红 146
第六十八 茧色 148
第六十九 密陀僧 150
第七十 银朱 152
第七十一 胭脂虫 154
第七十二 爵头 156
第七十三 十样锦 158
第七十四 蜜合 160
第七十五 紫花布 162
第七十六 半见 166
第七十七 绢纨 168
第七十八 石绿 170
第七十九 伽罗 172
第八十 苏方 174
第八十一 福色 176
第八十二 胭脂水 178
第八十三 月白 180
第八十四 驼褐 182
第八十五 鞓红 184
第八十六 米汤娇 186
第八十七 綟绶 188
第八十八 暮山紫 190
第八十九 紫苑 192
第九十 银红 194
第九十一 紫矿 198
第九十二 霁红 200
第九十三 京元 202
第九十四 枣褐 204
第九十五 育阳染 206
第九十六 松石 208
第九十七 祖母绿 210
第九十八 菡萏 212
第九十九 杏黄 216
百 明黄 218
作者介绍:
郭浩,文化学者、文创投资人,前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前长影集团北京影视中心主任,先后引领了故宫大婚、吉服嘉礼、故宫御猫、中国传统色等传统美学再造项目,《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作者。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序一
何谓色彩美学?何谓色彩通识?
……
何谓色彩通识?
作为“中国传统色”系列图书的延伸,这一本的书名是《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 讲》。这本书以100 个小讲座的形式,解读中国传统色的色名源流和美学特征,更普及、更通透。这个普及和通透,前者是面向大众,后者是直指人心,无非是把玄妙的说明白,把混沌的搞清楚,这就是“何谓色彩通识”。
源于天地万物、衣食住行的中国传统色,沿着历史长河漂流下来,到了今天的岸边,如果不加解释地捞起“玄”“纁”“暮山紫”“天水碧”“檎丹”这样的词汇,读者可能是一头雾水。讲述“色彩通识”,就应该先把这些词汇还原为天地万物、衣食住行的本来面目,只有不迷失在词汇的丛林夜幕里,才能看清楚传统色的地平线日出。
不用说“玄”“纁”,即使是像“蜜合”这样还在使用的色名,说明白也是不容易的。我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查到有“蜜和”字样,在肾气丸方、鳖甲煎丸方等11 个方子里,原文均提到“炼蜜和丸”。这个“蜜和丸”和“蜜合色”是什么关系?起初搞不清楚,直到进入中医的工艺领域,才明白不是“蜜和丸”,而是“炼蜜”“和丸”,这是两个动作。炼蜜,加热熬炼蜂蜜,使其有黏度;和丸,将炼好的蜜与药粉按比例混合,团成中药丸子。熬蜜到一定火候,蜜液变成黄白色,手捻蜜液有黏性,但拉不出白丝,这种火候下的蜂蜜叫炼蜜,炼蜜的颜色就是蜜合色。
再有在电视剧《甄嬛传》《琅琊榜》中被提到后大热的“螺子黛”,并不是长长的海螺状化妆品,或是化妆品配方里添加了海螺粉——哪儿有这种神秘配方。如果这么望文生义,近似有记录的“青雀头黛”配方里岂不是要搁进去青雀鸟头。颜师古的《隋遗录》记载隋炀帝轶事:“(吴绛仙善画长蛾眉)由是殿脚女争效为长蛾眉,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后征赋不足,杂以铜黛给之,独绛仙得赐螺子黛不绝。”螺子黛是从波斯国进口的昂贵矿物颜料,蛾绿色,和螺壳的螺青色一样,所以才叫螺子黛。同样,青雀头黛,和青雀鸟头一样的颜色。
我因为“松花”而困惑过,这是还在使用的色名,但如果不去还原实物,“松花”的颜色是扑朔迷离的:在网上查到的松花色,有黄中带绿的,还有浅绿色的。我在查证松花色时,遇到擅用松花粉做滋补品的专家,她说:“抖落的松花粉像婴儿肤色一样娇嫩。”然后,看到松花的实物,它是松树雄枝春天抽新芽时的花骨朵。回到事物的起点,这是有说服力的,松花是嫩黄色。打捞起来的色名,要还原为天地万物、衣食住行,才能知其所以。
“绿沈”是方以智的《通雅》里提到的:“绿沈,言其色深沈,正今之苦绿色。”苦绿色也不好理解:到底是深沉到什么程度、苦到什么程度的绿色?遍查古文,文有“绿沈管”,武有“绿沈枪”,似乎都是厚实持重的颜色物件。直到查到《南史》:“任昉卒于官,武帝闻之,方食西苑绿沈瓜,投之于盘,悲不自胜。”原来如此!绿沈是深绿西瓜皮的颜色。类似的事情,“银红”查到“出炉银”,“齐紫”查到“脉红螺”,方才水落石出。
100 讲,既要讲明白,又要讲到听众的心里,这是说书人的活计。讲完这100 个小讲座,我越来越体会到,凡事要回到本原,才不会道听途说。传统色不能停留在文本里,而是要回到天地万物、衣食住行,回到植物色、矿物色的着色工艺。染料、颜料、漆料、涂料、油墨、色素,它们对应着织物、壁画、绢画、瓷器、漆器、建筑、纸张、食物等的着色,这是中国传统色的广阔天地,也是“色彩通识”的未来讲台。
010 库金
库金,金箔的一种色名。金箔色根据工艺而变,常见四种:库金(足金),成色好的纯金色,微发红;大赤(冷金),成色略差的金色,金黄色;佛赤(紫赤金),拼入紫铜的杂金色,金赤色;田赤,拼入银的杂金色,淡黄色。还有一种选金,颜色如金却没有金,实际上是用银熏成的。
在商代,金箔就被应用于器物装饰,出土的商代漆器、木器、金器和玉石器普遍存有金箔装饰。从商代到汉末,金箔仅限于器物的装饰。到南北朝时期,金箔被应用于雕塑装饰,“佛靠金装”是从这时才开始的,佛像的衣服以大赤为主,脸和身体以库金为主。
金箔应用于佛教壁画,早见于敦煌莫高窟263 窟北魏壁画。到唐代,金箔被普遍应用于佛教壁画、绢纸绘画,在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法海寺壁画中都可以发现金箔。
到元、明、清代,金箔主要应用于建筑装饰。故宫太和殿的龙,金碧辉煌,实际为库金、大赤两用,即使不是专业人士,看过这篇小文,也可以分辨哪儿是库金哪儿是大赤了。
027 三公子
三公子,这个典故出自《敦煌变文》,敦煌变文是民间说唱,其中的《王昭君变文》说的是王昭君身陷匈奴,借用场景却是当时河西人身陷吐蕃,一样的怀念汉家故土,各部落来祝贺昭君被册立为“烟脂皇后”的这个场景里说道:“牙官少有三公子,首领多饶五品绯……搥钟击鼓千军喊,叩角吹螺九姓围。”三公子就是三公紫,指的唐代别的三个官职太尉、司徒、司空的紫色官服。
唐代服色制度几经变革,没有变过的是“三品以上服紫”,三公都是正一品。三公服紫,毫无异议,但三公紫到底是红紫色还是蓝紫色,这是需要讨论的。我找到的个参照是敦煌壁画130 窟的供养人乐庭瓌,榜题文字标明乐庭瓌已经被“赐紫、金鱼袋”,因为壁画褪色,目前所见复原画中他身穿蓝色袍服,这不符合他的身份,我怀疑是褪色无法辨别导致复原的颜色不准确,或者唐代画工的颜色不准确,从蓝色残留去推导,乐庭瓌的紫袍应该是蓝紫色。
另一个参照是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年),司礼少常伯孙茂道上奏:“旧令六品、七品着绿,八品、九品着青,深青乱紫,非卑品所服。望请改八品、九品着碧。”他说八九品官员穿青色不合适,这里的青色是蓝色,因为深蓝色跟紫色不好区分,卑微的官职跟别的官职容易在服色上混淆,所以八九品改穿蓝绿色为上,高宗批准了他的意见,司马青衫到这里改成了司马碧衫。深蓝色和蓝紫色确实容易混淆,由这个“深青乱紫”,也看得出三品以上服紫是蓝紫色,而不是红紫色。
064 浅云
浅云,谢公笺的古纸颜色。元代文人费著的《笺纸谱》记载:“谢公有十色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即十色也。”
古纸有颜色,始于染潢防蛀,北魏学者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凡打纸欲生,生则坚厚,特宜入潢。凡潢纸灭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则年久色暗也。”入潢是将白纸染成黄纸的工艺,所使用的染色植物是黄檗,黄檗含有防蛀的生物碱。
东晋文人应德詹的《桓玄伪事》记载:“诏命平淮作青、赤、缥、绿、桃花纸,使极精,令速作之。”权臣桓玄曾下令朝廷公文改竹简为黄纸,这里说他对纸张很在意,特意制作有多种颜色的纸张。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载:“浅云笺,用槐花汁、靛汁调匀,看颜色浅深,入银粉炙浆调匀。刷纸、搥法同前。”按照这个染纸的配方推断,浅云是淡碧色。
古代有颜色的纸张,名芳远扬有薛涛笺,名贵远扬有金粟纸、瓷青纸。乾隆帝曾经夸金粟纸:“蒸栗底须夸玉色,青莲仍自隐经文。”金粟纸、瓷青纸都是因书写经文而产生的,瓷青纸所使用的染色植物是蓝草,以优质厚桑皮纸为原料,所以“色如青釉”“坚韧可宝”。瓷青纸的升级版是羊脑笺,把窖藏了一段时间的羊脑和顶烟墨涂于纸上,砑光而成,宛如黑色绸缎。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楚辞·九章·思美人》提到“纁黄”这个色名:“指嶓冢之西隈兮,与纁黄以为期。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我指着嶓冢山西隅的方向,走到大地落日的时刻;春回大地,阳光灿烂,而我在纵情享乐,在长江和夏水间,想要忘记我的忧伤。落下地平线的太阳折射出纁黄色的大地边缘,这不仅是色彩的现实画面,更是情绪的意象映射一落日纁黄的无助和孤独。
黄昏的虚空、无助和孤独,临近黑暗的降临,这个时刻不仅有悲伤,还有想象不到的欢乐。古人认为,黄昏为天地阴阳交接之时,所以婚礼都在此时举行,《周礼》《礼记》《仪礼》都对“昏礼”有定义,昏礼演变成婚礼,源头正是在此。
朱颜酡,出自《楚辞》的醉后面色,原文是:“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美人醉了,面上的颜色就是朱颜酡。
朱颜酡是醉后欢悦的颜色,从屈原到李白,吟诵的是这种颜色背后的愉悦心情,“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配”(李白)。中国传统色也有“酡颜”的色名,本源就是“朱颜酡”。
天水碧,南唐宫廷染色的一种色名。《宋史》载:“又煜之妓妾尝染碧,经夕未收,会露下,其色愈鲜明,煜爱之。自是官中竞收露水,染碧以衣之,谓之‘天水碧’。”露水将李后主妃子晾在庭院的染碧衣料打湿了,一夜过后颜色变成鲜亮的蓝绿色,李后主“点赞”,大家争相效仿,天降露水染碧,故名天水碧。
南唐李后主风华绝代,他的审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宋的君主们,特别是宋徽宗。
李后主曾派官廷画师顾闳中夜间至中书侍郎韩熙载府第,为的是将韩熙载夜宴行乐的每一个场面都描绘下来。李后主给我们留下一幅声色并茂的《韩熙载夜宴图》,其中舞传服色颇似天水碧。
胭脂虫,又称洋红,中国画进口颜料。它是从美洲仙人掌上寄生的雌性胭脂虫体内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色泽如同红宝石,每年收获两次,曾经是印加人和阿兹特克人的宝贝,大航海时代被西班牙人带回欧洲,16世纪后期被东印度公司带到中国。清代学者吴蹇有诗“血染洋红久不消,芝泥方法费深调”,他自己注释“洋红,出大西洋国,以少许入印色,其红胜丹砂宝石百倍,日久而愈艳”。
胭脂水,清代康、雍、乾年间官窑瓷器色,粉红微紫。
颜色釉,在釉中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焙烧后,就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郎窑红、豇豆红、霁红都是釉中加铜而发色成的。胭脂水不一样,它的红色是釉中加上金而发色成的,由于釉里含金,也被称为金红。这种釉里含金的工艺是康熙中期由荷兰传入景德镇的,到了雍正、乾隆年间才成为当时的红釉瓷器代表作,雍正的胭脂水最好,偏粉红色,所谓 “红若赤霞,赧如羞女”,乾隆的胭脂水稍逊,偏紫红色,此后每况愈下,颜色愈发晦暗。
松石色的流行,可上溯到人类活动的早期,河南省新郑市裴李岗、舞阳县贾湖、新郑市沙窝李,发现距今8000到7000年的多件绿松石玉器。夏代二里头考古,在官城南墙围垣同时发现绿松石作坊和铜作坊,而夏代遗宝的绿松石龙形器和嵌绿松石兽面纹铜饰牌,又印证了夏代绿松石在上层社会的流行。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色,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也是融于生活的诗意。桑叶初生、荷叶色黄,都可被称作“缃叶”;夕阳薄雾笼罩远山所现紫色,名为“暮山紫”;黎明时分高空天色,即“东方既白”;黄河水色金黄闪光,称作“黄河琉璃”;佛像面部金箔色,是为“库金”;甘黄古玉色,也叫作“蒸栗”……传统色来自天地万物的具象,也来自古人心灵的意象,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语言。
★《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以散文小讲的形式,将历史上100种传统色的源流典故娓娓道来。汉代“育阳染”其色近今之牛仔布;古晋高僧僧服多用“木兰”色,以木兰树皮为染料,呈深褐,持重谦卑;唐代名相魏徵所酿绿酒“翠涛”,色澄碧,唐太宗有诗赞曰“千日醉不醒”;《金瓶梅》写到各种银红物件,比甲、汗巾、香袋、衫子、袄儿,可见其色妩媚……传统色是来自自然的瑰宝,亦是缀连器物与文明的千年丝线。
★100种颜色,搭配100幅精美实物照片,实物与色彩一一对应,呈现真实可观的色彩之美,还原深浅不一的西瓜纹路、典雅的瓷器、浩瀚深邃的夜空与星辰……重现古人抒怀手中器物、眼中景致的情境——“轻如松花落金粉”,见到松花色,也就意会了李白写下诗句时的情思。
★内文独特100幅超大色块设计,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令人醉迷于传统美学之中。附赠100色可撕式色片两张。颜色按色系排列,每片可单独撕下用于色彩比对,既方便设计需求,也为生活中色彩应用提供趣味道具。
书籍介绍
中国传统色源于天地万物,禽鸟、走兽、植株、山川、地貌、天象,不一而足。荷叶色黄,称作“缃叶”;绿色牡丹,名为“欧碧”;霞光色粉,名为“海天霞”;夕阳薄雾笼罩远山所现紫色,名为“暮山紫”;黄河水色金黄闪光,称作“黄河琉璃”;佛像面部金箔色,是为“库金”;黎明时分高空天色,称作“东方既白”……
《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将100个古拙玄妙的颜色词从色彩源流中打捞出来,以小讲座的形式,将之还原为天地万物的本来面貌,从而呈现古人对颜色的感知,以及色彩在经史、礼仪、文学、艺术中的表达,解读中国传统色的源流和美学特征。让传统色彩走进日常生活,让色彩背后的文化韵味成为中国人的共同感受。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四星好评(455+)
- 下载快(289+)
- 中评(383+)
- 章节完整(559+)
- 可以购买(365+)
- 下载速度快(104+)
- 无缺页(153+)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 2024-12-31 19:46:49 )
五星好评
- 网友 孙***夏: ( 2025-01-18 20:12:38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权***颜: ( 2025-01-03 10:50:15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师***怡: ( 2025-01-16 02:33:59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谭***然: ( 2025-01-14 10:32:4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习***蓉: ( 2024-12-30 06:13:39 )
品相完美
- 网友 石***致: ( 2025-01-11 02:53:29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蓬***之: ( 2025-01-01 22:55:35 )
好棒good
- 网友 利***巧: ( 2024-12-31 10:36:14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高尔夫短打秘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生肖日历:2024龙腾盛世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小学语数英知识手册彩图版全4册语文词语积累+语文多功能成语+数学公式定律+英语单词学习手册 精装硬壳版小学生学习常备通用工具书1-6年级知识点汇总常用考点及公式定理概念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鲁滨逊漂流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全新正版图书 双板滑雪指南比尔·马托斯人民邮电出版社9787115436160 雪上运动指南普通大众人天图书专营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众阅课堂笔记 语文六年级 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汉英小词典(第2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银行业专业实务个人理财考点精讲及归类题库(第2版2020版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冥想的艺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幼儿阅读识字系列-我会读(全8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