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下)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全球躁郁症研究*权威、超级畅销书作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为你讲述天才们摆脱躁郁、追逐热情的成功人生。
作者杰米森将目光转向了人类心智与情绪中更光明的一面——热情洋溢。杰米森从此书页开始,就带领我们游走于《圣经》以及爱默生、梭罗、惠特曼等人的名著,去欣赏大自然无尽的美妙。她从各行各业人物的成就,毫不犹豫地向读者阐述热情洋溢的本质,以及这一特质与追求知识、冒险、创造力和生存本身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和读者分享了热情洋溢在人类史上以及个体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杰米森在书中不断地提醒我们热情是具有感染力的,此书*的吸引力就在于在阅读它时,让人不知不觉中也跟着她一起向往大自然,对我们所处的世界也充满希望。虽然每个人的性格多少是天生注定的,但是,态度是可以改变的。既然我们了解到热情洋溢的情绪会产生这么多积极的结果,我们为什么不选择以热情洋溢的情绪来面对每一天呢?
书籍目录:
01 无法无动于衷
看哪,荣耀之王,红杉木王!看哪!看哪!我能说的似乎只有这两个字。我在林中、林中、林中,林在我心、我心、我心,树王与我誓言爱永不渝!
02 美妙可爱之物
人越深入研究大自然、越探索大自然迷宫般错综复杂的路径,视野就越开阔、越壮丽。雪花是美的奇迹,这种美若不叫人看见并欣赏,实在有愧于它。每片雪花都是设计上的杰作,而且绝无重复。
03 心灵游乐场
它快乐得不得了,生气勃勃地抬高腿,步子轻快地跑上斜坡,沿路看到竹子就劈断,上了斜坡就立刻转身,翻滚下来。只见一只乐翻天的黑白球滚啊滚的,才一下子,它又冲了上去,再来一遍,然后又来一遍。
04 闪亮的时光
我生下来那天就逃跑了,因为我听到父母谈到我长大后会变成怎样……我想永远当个小孩,永远玩下去,于是我就逃到肯辛顿花园,跟小仙子一起住了很久。
05 心情香槟
花园里,男男女女像飞蛾般,往来于轻声细语、香槟和星斗之间。香槟是一种心情,是重要时刻和情绪的美丽标记和创造者。香槟叫人清凉欢畅,有它,夜活泼起来了,谁接近它,谁就受它那股欢愉感染,欲望就会燃起。
06 放冲天烟火
戴维发现的是什么气体啊!让我发笑,让我手舞足蹈……让人觉得强壮,让人觉得好快乐!快乐得不得了……哦,这空气袋太棒了……我肯定天堂里面一定充满这种会制造神奇效果的快乐空气!
07 大自然的力量
科学的原动力来自于好奇和孜孜不倦的热情。科学得靠渴望发现以及渴望从零碎片段中拼凑出某些大自然模式来推进。大自然以发现过程中的兴奋来奖励这些热情并好奇的人,以玩耍的欢乐来奖励这些以知识为乐的人。
08 没什么不可能存在
一谈起物理,他嘴上的笑容就把眼睛周围的皱纹都给挤了出来,手臂在空中挥得越来越有力
……他站在那儿,跟一群渴慕受教的物理老师讲话,全身散发着欢乐,这一幕让我动容……觉得自己好像站在圣地。
09 恐怕不能过度沉迷
我的症状正好跟失眠相反。你没办法睡;好,我的处境这么形容恰当了:我没办法醒。睡眠……整天跟着我,我的膝盖、脚踝全跟铅一样重,肩膀很沉重、脑袋很迟钝。
10 它不在地图上
双塔重入云霄时,我愿意再走一回,为所有的建造者发声,让大家同来欢唱胜利的空中之歌。我会带着自己的生命、你的生命、我们的生命,过去的、现在的、以后的生命,已逝去的生命、将来要迎接的生命,一起走过钢索。
作者介绍: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世界躁郁症研究领域*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情感障碍中心主任;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荣誉教授;加拿大心理协会荣誉主席及董事会成员。
荣获美国及全球诸多科学奖项:1995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NMHA)威廉斯蒂伦奖;1996年,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研究大奖;1999年,精神健康社区领袖奖;2001年获选麦克阿瑟奖;2002年获选哈佛大学杰出学者;2003年获选牛津大学利奇菲尔德学者奖。曾入选“全美*医生”行列,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影响力100人之医界英雄”。
为躁郁症正名的医界英雄。从15岁躁郁症初次来袭,到如今的*权威地位,杰米森用自己的努力,为更多躁郁症甚至精神疾病患者赢得了关注和理解,将"疯子"的铭牌从精神疾病的大理石墙面上敲凿下来。“无论结果如何,大声疾呼都比继续保持沉默更好!”
因为杰米森的勇气与坚持,不仅可以帮助病患正确看待自己,还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社会对心理病患持有的偏见,掀起了一次超越偏见、接纳心理病患的浪潮,更推动美国国会立法实现了心理病患的保险平权制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精力无穷的老罗斯福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一个朋友曾说,对老罗斯福而言,人生就是“拆不完的圣诞袜”。老罗斯福应该不会对这句话有意见,因为他就连到了五十几岁,还觉得圣诞节让人“欣喜若狂”,此外,他还认为,人生就是一场大探险。他“懂得什么叫伟大的热情”,一生做了许多大事。
1858年,老罗斯福出生于纽约一个极其富裕的家庭。一个全然热情洋溢的人,就这么跳进了世界。他的性情得归功于父亲,老罗斯福曾写道:“我从没有见过有谁活得比我父亲更快乐。”他沐浴在父亲的爱和热情里,童年过得“乐趣无穷”。他从小就沉浸在生命的欢乐中,10岁那一年,他写了一封热情得让人透不过气的信给母亲:“真的好高兴收到你的信。知道人家送你那么多花,我惊讶到嘴巴张得好大。那些有虫的花可够我玩了。知道你听见了仿声鸟的叫声,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老罗斯福就这样“跳”了好多年。有位刚进入社交圈的女士说,他好多舞都是用“跳”的;还有位女士形容他有种“无法压抑的快乐”,每逢正式宴会场合,他就是有本事让人笑到不行,这位女士后来笑得站不住了,只好离席。哈佛同学则说,他很热情,动作快,说话也快,经常精力充沛地喧闹不休,弄得别人精疲力竭。他兴趣广泛,房间堆了好多书,还养着一只大乌龟和不同种类的蛇,还有很多龙虾。他走路横冲直撞,姿势多得不得了。
父亲一过世,老罗斯福立即生气尽失,他说自己好像“快崩溃了”。
这是个晴天霹雳,父亲那极具感染力的欢快性格和他对公共责任感的强烈意识,罕见地重叠在一个人的性格中,令老罗斯福毕生怀念。父亲过世后几个月,老罗斯福在日记里写道:“一想到所失去的,就觉得快发疯了。”
热情洋溢的人往往精力无穷,老罗斯福就在这股力量的驱使下,化悲伤为行动。父亲过世后的那几个星期,他拼命划船、徒步旅行、狩猎、打拳击、游泳。为了点小事,再加上心里烦,他冲动地把邻居的狗给杀了;他在长岛蚝湾的原野快马加鞭,差点把马给折腾死。他对自己同样毫不留情。有个医生谈到老罗斯福的疯狂行径时说:“总有一天,他还没来得及喊累,就把自己害死了。”但无论如何,他那股热情是压抑不住的。父亲过世后没多久,他就写信跟姐姐说:“我是个非常快活的人。”对他来说,这种性情有好有坏,但好的居多。
父亲过世后的那几年,老罗斯福热恋、结婚、从法学院毕业、出版了本书,并且后来接连写了近40本书。1881年他当选纽约州议员,他形容自己在议会好像“火箭窜起”。他对改革很热衷,从政以来,热情始终不减。他精明、势不可当,让共和党同僚觉得如芒刺在背。
1884年情人节这一天,老罗斯福的政治生涯突然被迫中断,因为妻子和母亲在这一天同时过世了。他的日记里,2月14日那一页画了个十字架,写着:“人生的灯火已然熄灭。”但他仍凭着一股无穷的精力,突然跑去达科他州,在那里身体力行自己的信念,也就是“愁云惨雾、自我怀疑和骑快马的骑士从来毫无关系”。他打猎、写了多得不可思议的书、经营牧场。辛苦的工作终于治愈了心伤,他随后在自传里写道:“辛苦的工作叫人觉得生气勃勃,工作叫人觉得荣耀,生活叫人觉得喜乐。”尽管忧伤,他还是说:“我太享受生活了。”
他回到东部,再婚,并且再度热切地投入政治。他在华盛顿刮起了一阵旋风。美国第23任总统本杰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任命他到美国公共服务局就职,并说老罗斯福像打圣战一样,“想在一夕之间,把世界上所有的恶事一网打尽”。英国作家罗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则被老罗斯福的温和说服力给迷住了,而且跟多数人一样,完全被他折服。有天晚上,他跟老罗斯福在华盛顿的宇宙俱乐部共餐,才吃完饭他就知道自己着魔了:“我蜷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听着、想着,然后宇宙就天旋地转起来,都是老罗斯福给弄的。”
老罗斯福的职位迅速蹿升。他当海军助理部长,做得干劲十足,之后又参加美西战争,领导一支名叫“莽骑兵”(Rough
Riders)的志愿骑兵团。他对人生无限热爱,对战争也是如此。有个记者就写道:
“他的精力和热情足够激发整支兵团。”老罗斯福渴望品尝跟死亡短暂接触的滋味,其热情程度不亚于他对生命中其他东西的热爱。老罗斯福获颁荣誉勋章,以传奇战争英雄之姿重返政坛,之后他当选纽约州州长,隔了没几年,就当上美国副总统。
1901年9月,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遇刺身亡,年仅42岁的老罗斯福继任,成了美国有史以来年轻也精力旺盛的总统。《纽约时报》的记者捕捉了这名新总统活力十足的模样:
总统像花蝴蝶般到处奔走……他讲话非常生动,手势变化多。其实他是用整个身体在讲话,嘴巴、眼睛、额头、脸颊、脖子,全用上了……总统每天笑100次,而且笑得跟说话一样卖力。他总是大笑,平均5分钟笑一次……严重一点时,频率会加倍。你没办法对着老罗斯福先生微笑,你会跟着他大笑,一听他对大家说“好了,各位先生,大家严肃点吧”,你又会爆笑一场。
白宫不仅有笑声,还有孩子的尖叫嬉闹声,以及他们的宠物小马在大理石阶梯跑上跑下的碰撞嘈杂声。常有人看见老罗斯福在白宫周围的空地,追着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养的宠物跑,或是反过来让他们追着跑。有个英国外交官说:“大家得牢记,总统大概只有6岁。”老罗斯福则任由大家这么看他,一点也没打算改变形象。他的热情是有感染力的,有位观察家就说:“他身上有一股让人无法理解的磁性,只要到他面前,就无法抗拒,一定会被吸引。”老罗斯福发挥了这项特质,通过联邦政府的一系列动作,做了史无前例的改革,其中显著并影响深远的莫过于对美国原野的保护。
老罗斯福对美国大地及自然历史的这股热情,可追溯到童年时代。老罗斯福小时候在纽约家里弄了个“罗斯福自然历史博物馆”。他父亲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创办人之一,一直热切鼓励这个孩子要多为自办的博物馆收集并制作动物标本。他在自传里写道,他曾经“很想以科学为终身职业”。念哈佛时,他的生物学成绩全班,多少反映出他当时的雄心。老罗斯福离开达科他保留地重返纽约后,创立了布恩和克罗基特协会(Boone
and Crockett
Club),提倡保护大型狩猎动物,并鼓励保护森林和国土。协会很有作为,日后在设立黄石公园和拯救大片林地时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美国的天然资源在老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饱受摧残了:野牛遭大量屠杀,原本的6000万头在那时只剩800头;很多鸟类和哺乳动物濒临绝种,林地有半数遭滥垦滥伐。老罗斯福曾写道:“人类在地球出现以来,一直是残杀其他动物的元凶。”
老罗斯福快速采取行动来终止这种灭绝行为。他宣告:“美国首要的议题就是保护自然。我们不希望天然资源只被少数人利用,以致违背多数人利益;我们不希望任何人以破坏、浪费的方式使用资源,以致后代子孙只能继承饱受蹂躏的一切。”
老罗斯福凭着特有的旺盛活力,对美国国会和大众展开一连串说服工作:必须采取行动、行动必须大胆、要做就趁现在。他的愤怒发自内心,口才超群,极具说服力。根据博物学家约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的观察,“他就算不是这个地球上精力充沛的人,至少也算得上当今美洲大陆精力充沛的人。他有很多面,每一面都散发出无穷的生命力与活力”。
老罗斯福热情洋溢的说服行动显然成功了。他让国家公园的数目翻了一倍,划出150处国家林地,把将近1.5亿英亩的林木划入国家保护,设立50多处国家野生保护区,展开30项重要灌溉计划,建了16处国家纪念碑和纪念馆。有个记者评论说,如果老罗斯福继续这样下去,到时候“可能找不到能埋葬乡亲的地方了”。对于自己在保护自然方面的努力,这位总统有不一样的结论,但说法同样扼要:“到1909年3月4日为止的这7年多来,美国在野生生物保护方面的成就胜过以往所有努力的总和。早年所做的不过就是设立黄石公园而已。”
老罗斯福拯救大自然的热情未曾稍减。过世前几年,他写了这段话:“野兽和鸟类不是我们现今在世者的财产,而是下一代的财产,因此我们无权随意耗用。破坏林木和原野,把五月花连根拔起、攀折山茱萸的枝叶,拿它们当装饰品,这些都是野蛮行为。”“要像保存美丽的大教堂那样来保护红杉林。”这些话显出他的热情不移。老罗斯福凭着这股伟大的热情和热忱成了行动家,若不是这股热情和热忱,现在的美国恐怕不会有那么辽阔而且美好的原野。
1910年,老罗斯福前往挪威领取诺贝尔和平奖,顺道先到法国巴黎第四大学发表演说。他的演说强而有力,他认为把热情化为行动才是该受推崇的:
功劳不归批评的人,不归指出强人过错、指导别人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的人,而是归投入其中,脸上沾满尘土、汗水和血的人,归勇敢奋斗并懂得什么叫伟大热情和伟大奉献的人,归为了高尚目标奉献自己、成功时懂得什么叫丰功伟绩、失败时知道什么叫敢作敢为的人。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这就是热情洋溢与躁郁症的区别。
年度畅销书。
本书获《华盛顿邮报》《西雅图时报》排行榜年度畅销书。
适读人群广泛。
本书适读人群广泛,包括心理学爱好者、躁郁症患者及其亲友、医务工作者及大众读者。
杰米森“躁郁天才”四部曲之四。
湛庐文化出品。
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
媒体评论
杰米森智慧地思考了“热情洋溢”这一被忽视的积极特质,这是一种高贵的人生品味。
——《时代周刊》
杰米森在书中探讨了外向与内向、天性与教养、情绪健康与情绪异常等人性的双重特质问题,展现了一种极富感染力的力量——能够让你思如泉涌、热情洋溢的情绪。
——《出版人周刊》
从《躁郁之心》到《天才向左,疯子向右》,杰米森将目光转向了人类心智与情绪中更光明的一面——热情洋溢,这是一种持续高涨的情绪,是一种迷人的能量场,有时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与高尚的品质。
——《书单》杂志
杰米森拥有一种能力,能将有趣的话题、艰涩的科学与流行文化流畅地组织在一起……阅读这本书时,你似乎体验到一种期待已久的感觉。在深处无边的暗夜之后,她开始激赏光明的白昼。
——《西雅图时报》
前言
“雪花人”本特利
“雪花人”威尔逊·本特利(Wilson
Bentley)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是新英格兰的农夫,单单喜爱追寻由样式无限的雪花构成的微小天空。雪花有多少,他追寻的热情就有多少。
很少有人看到初雪而不感动。雪很神奇,它极具吸引力,能唤起记忆、激起欲望。雪有魔力,但它对“雪花人”本特利所施展的却是终身魔咒。他跟同年代的缪尔和老罗斯福一样,没办法对周遭世界无动于衷。他喜欢雪,因此成了热心观察雪的人;雪则把他变成能以热情感染人的向导,热情给了他生气、活力,让他能一直替这些小小的美物代言。
本特利于1865年出生在佛蒙特州的一座农场,那时美国内战才刚结束。他从小就对雪花着迷,后来他说服父母给自己买了台相机和显微镜。还不到19岁,他就照出了有史以来张雪花显微照片,这东西令他神魂颠倒、不可自拔。本特利跟缪尔不一样,缪尔由探索广大的原野入门,继而去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本特利则从研究无限小开始起步,接着才寻思浩瀚的那一面。本特利认为:
人越深入研究大自然、越探索大自然迷宫般错综复杂的路径,视野就越开阔、越壮丽。
本特利不记得自己有不爱雪的时候,他始终都说:“让我着迷的,就是雪花。”每一场雪都让他高兴到极点。他对雪花充满热情,于是毕生致力于研究、保护雪花。他曾在受访时表示:“我发现雪花是美的奇迹,这种美若不叫人看见并欣赏,实在有愧于它。每片雪花都是设计上的杰作,而且绝无重复。”震撼他的不光是它的美,还有它的短暂,他惆怅地说:“雪花一旦融化就一去不回。美就这么消逝了,丝毫不留痕迹。”在某场大风雪中,他看到一枚独特的雪花,但不管怎么呵护,它还是在运送到显微镜载玻片的过程中碎掉了。就算事隔多年,每次一讲到失去的这枚雪花,他就直称是“悲剧”,得费好大工夫才能忍着不让自己掉下眼泪。
本特利决定要替世界拯救这些“雪花”。他说,他“渴望让世人看见这美妙可爱之物,立志要成为它的保护人”。对美国原野充满感觉的缪尔和老罗斯福不能允许自己不全力采取行动来保护它,本特利也是这样。他看着雪花,爱着它们,然后尽其所能留住它们的美。雪花只能存留一季,他深信:
或许它们不光只是来向我们揭示造物神奇之美,还是来告诉我们,尘世之美都是短暂的,转瞬即逝。不过,虽然雪花的美会消逝,却还会再回来。
保存雪花是本特利的使命,一旦保存好,就是卖力宣扬其可爱的时候了。他用难以想象的耐心来进行头一件事。他费尽苦心,一生拍了5000多张雪花的照片。一个又一个寒冬,他站在新英格兰冷冽的雪地里,捕抓飘在半空的雪花,然后赶在融化前,把它们送到载玻片上拍照。接着,他在《科学》杂志上刊出这些娇贵的身影,而跃然纸上的是他满溢的热情。他的文章常情不自禁地热烈描述雪花的形状和来源,写法跟科学家严谨的用词大相径庭。对现代科学杂志来说,本特利的文字的确会让人吓一跳,科学文章只要出现一点那样的文字,大家就会不屑一顾,正经八百的同行就会扬起眉毛,不以为然。强烈的情感和精确的科学论述往往互不相容,英国作家、评论家西里尔·康诺利(Cyril
Connolly)虽曾说,“太压抑热情的人必成为理智的奴隶”,但在这个领域,热情和爱是必须严加约束的。本特利用不着担心会被理智奴役。1902年他发表了一篇科学论文,
光9页的篇幅就用了“美”或“美丽”这些字眼近40次。那篇论文谈气温如何影响雪花的大小和形状,谈雪花种类,谈云层的流向、形状,以及温度如何影响雪花的产生与分布。但除此之外,本特利还选了些照片附在论文上,然后在文章里告诉大家这些雪花有多可爱,他写道:“雪花是美得出奇的自然界产物……这几页会叫人大谈其美。”他宣称,编号716和718的雪花是“美的上选”,722和723有“迷人的雪花构图”。他还狂喜至极地形容了“得自上帝实验室的几块宝石”:“785有罕见的美”“781美妙得不得了”“837的至美会吸引所有爱美的人”,至于其他雪花,不是“精选”,就是“美得无与伦比”。
本特利连在做科学假设时都无法自制。他的某篇论文一开头先直接提到雪花成形的假设,他写道:“我的假设是,成形过程中,雪花在云中的前后动向、向上或平行飞行方向,会大幅影响环绕其核心的外围结构。”这时的语法仍保持客观,跟在同一本杂志上撰文的其他科学家没什么两样。
但接着,雪花之美带给他的喜悦开始倾泻而出,他问道:“你见过用这么精巧、神奇、难解的符号所写成的生命史吗?破解这些符号,实在是件迷人的差事。”他下结论说,人不可能找到那枚终极的雪花,但就算如此,他还是不会停下他的热烈追求,“大自然或许已经在它有艺术灵感的那一刻,修饰出一枚美、对称的雪花,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找到它,以后也不会有”。
大气科学家邓肯·布兰查德(Duncan
Blanchard)曾为“雪花人”本特利写了一本权威传记,他认为,这种探索精神让“本特利直到临死那一天,都还保有未曾稍减的热情。这就是热情洋溢的极致”。
“美”的雪花这件事过后25年,“雪花人”本特利当然还是照样痴迷,而且照样追寻。之后的几个冬天,他拍下好多新的雪花照片,他用“美妙”或“杰作”这些字眼,来描述其中40张新的“雪中瑰宝”,他说这些雪花得看了才会相信它们的存在。这批新照片登在期刊上,他希望这份杂志的所有读者“今年冬天都能外出去观赏雪花”。
随文刊登的雪花照片的确很美,本特利的热情解说则让人恨不得当时能跟他一起在暴风雪里捕捉降临大地的雪花。有谁不向往跟本特利共度1927年的雪花季呢?他形容当季2月底的某一天是“美妙灿烂的完结篇”,而像那样的一天,有谁不向往也在现场呢?他说,那一天,“没过一会儿,云朵就撒落一地星状、蕨状的宝石,爱雪花的人无不感到震撼、惊叹和欣喜”。他的欣喜是有感染力的。
让本特利声名大噪的就是,他宣称没有两枚雪花是一样的。他和其他科学家都晓得,除非在纬度非常高的地方收集雪花,否则在温度和湿度的无限变化组合下,每一枚雪花都会在降落的过程中雕琢出自己独特的形状。即使用实验室的造雪机造出人工雪花,情形也是如此,不会有两枚一样的雪花,每一枚都会在各自的旅程中保有一段独特的物理史。光是单个冰晶,就有1022个分子,有个当代科学家就说:“想想看这些分子会有多少种排列组合。就算从40亿年前大气成形起算到现在,还是不太可能找到两枚一模一样的雪花。”另一位科学家则说:“如果想找到两枚一样的雪花,恐怕得日夜不停地下雪,下到太阳消失掉为止才找得到。”这个说法很妙,可惜难以验证。
若不是有那些研究成果,本特利那股不衰的热情恐怕只会让他名列狂人和怪人年鉴。本特利凭这股热情抵挡住了寒冬和佛蒙特的邻居吹来的冷风。雪花融化前,他得赶着收集并拍照,过程中难免挫折和失败,但他全忍耐下来,因为他觉得这件事刻不容缓。性情和情感使然,本特利跟较少看雪花的人分享雪花的美、启发那些没他那么敏锐的人。靠着他这股热情,数百万人得以一窥这从天而降的可爱之物。历史凭他而看见、感受并捕抓到这微小的灿烂。
本特利爱雪花胜过一切,但在大自然其他现象上,他同样贡献卓著。他仔细观察、记录600次以上曙光的日期、外型和强度;此外还巨细靡遗地测量所收集的近350批雨水;在拍摄云朵、霜、露水方面,他算是先驱;而根据布兰查德和其他大气科学家的估计,他在云层物理方面的研究领先他那个时代40年。
不过,新英格兰的那些村民却觉得他的头脑有点问题。这些人是农夫,不怎么会因为看到雪而愣住,他们看到本特利这么沉迷,实在很奇怪,他们问:“干嘛给雪花拍照片?”“照片又不能卖钱,也不能当饭吃。”所幸,美国气象学会不这么认为,他们把份研究赞助经费颁给了这位自学的农夫。本特利的雪花显微照片登上了科学杂志,光是《自然》杂志就登了其中的60张,此外,畅销报纸和杂志也登他的照片。这些照片影响了博物学家、摄影家、科学家以及蒂芙尼的珠宝设计家。目前还找不到能跟他这些照片相提并论的摄影集,以后也不太可能出现。
本特利1931年去世时,他的佛蒙特乡亲这才感受到他的生与死多有分量,他的家乡报当时写道:
英国作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说:天才不过就是比别人有眼力。本特利先生就是这种天才。他在雪花里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但不是因为别人看不到,而是因为他们没耐性看,就算看到了也不理解。
他的快乐或热情追求的本事也是别人所没有的。本特利曾说过,“自然界里,哪里有美到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东西”,哪里就有他的相机和笔。本特利就是因为这种眼睛为之一亮的本事而变得与众不同。他有迫切感、有热情,他的信息才因此有人看、有人听。
很多知名科学家对他的作品印象深刻,物理学家W. J. 汉弗莱斯(W. J.
Humphreys)就是其中之一,替本特利的摄影集杰作《雪花》(Snow
Crystals)中的照片写附文的就是他。他从摄影集里看出,本特利是以“情人的浓烈之爱和科学家的无比耐心”来追求毕生事业的,他使“大家得以悠闲地坐在温暖的火炉边,享受当他长时间在冰冷的棚子里守着显微镜和照相机时,心里感受到的那种快乐”。要不是本特利,隐藏在天空里的美丽就无法被带进屋里。本特利的执迷始终如一。过世前几天,他后一次写气候日记:
下午,西风冷。
其下注记:
雪花飘。
书籍介绍
全球躁郁症研究顶尖权威、超级畅销书作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为你讲述天才们摆脱躁郁、追逐热情的成功人生。
作者杰米森将目光转向了人类心智与情绪中更光明的一面——热情洋溢。杰米森从此书第一页开始,就带领我们游走于《圣经》以及爱默生、梭罗、惠特曼等人的名著,去欣赏大自然无尽的美妙。她从各行各业人物的成就,毫不犹豫地向读者阐述热情洋溢的本质,以及这一特质与追求知识、冒险、创造力和生存本身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和读者分享了热情洋溢在人类史上以及个体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杰米森在书中不断地提醒我们热情是具有感染力的,此书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在阅读它时,让人不知不觉中也跟着她一起向往大自然,对我们所处的世界也充满希望。虽然每个人的性格多少是天生注定的,但是,态度是可以改变的。既然我们了解到热情洋溢的情绪会产生这么多积极的结果,我们为什么不选择以热情洋溢的情绪来面对每一天呢?
本书是杰米森“躁郁天才”四部曲之三,其他三本分别为《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下)《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上):躁郁症与伟大的艺术巨匠》。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432+)
- 差评(240+)
- 无盗版(587+)
- 盗版少(200+)
- pdf(283+)
- 书籍多(357+)
- 排版满分(75+)
- 无漏页(262+)
- 四星好评(630+)
- 五星好评(459+)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 2025-01-14 14:35:29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谢***灵: ( 2025-01-13 18:46:37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苍***如: ( 2025-01-03 20:11:42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冯***丽: ( 2025-01-10 05:21:10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潘***丽: ( 2025-01-11 01:52:56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濮***彤: ( 2025-01-10 19:19:25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仰***兰: ( 2024-12-29 04:12:59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师***怀: ( 2024-12-29 06:06:14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国***芳: ( 2024-12-31 07:56:40 )
五星好评
- 网友 戈***玉: ( 2025-01-10 18:48:46 )
特别棒
- 网友 曾***文: ( 2025-01-15 22:50:41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林***艳: ( 2024-12-23 06:19:17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喜欢"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下)"的人也看了
俄狄浦斯情结:精神分析最关键的概念(万千心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监理工程师2019执业资格考试教材配套真题精讲与冲关密卷: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税务师2019教材 高顿财经注册税务师考试全国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税务师考试做题有套路《涉税服务实务》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职场孙子兵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Knowledge 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 A Story of Economic Discovery 知识与国家财富:经济学说探索的历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相(第二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辩论技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华丽天使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首都人口与环境关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7-12岁】太喜欢科学了(全15册)安娜克莱伯恩著 包邮 给孩子的前沿科学图书馆 不刷题的吴姥姥重磅推荐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有声伴读 注音版全套世界名车 汽车书籍 儿童车车认知大画书 情境认知绘本交通工具小百科学习车标认识标志绘本0-3-4-5-6-7-8周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建(构)筑物雷电灾害区域影响评估方法与应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老上海南京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山海经全集(全6册精装绸面)【完整无删减】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