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阅天地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03:49:19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精美图片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734609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
  • 页数:399
  • 价格:74.1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03:49:19

寄语:

一代伟人的传奇之路 职场性格理想世界观培养书籍 历程名人传记校园学习成长书籍


内容简介:

此书就是围绕这个奇字,从立奇志、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这4个方面,深度揭示了*的追求之奇。立奇志,读奇书,是书的前两部分。尽管读起来或许没有一般故事的趣味,但那却是学子*思想上探索与升华的过程,是他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与灵魂,其中有直接穿透心扉的特别思悟乐趣,还有哺育领袖成长的特殊思想营养,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本原之学,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咀嚼品味、消化吸收。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曾为那些闻所未闻的发现激动震憾不已。因为,那正是当今社会*缺乏的,也是很少有人讲起的妙道真经,所以书中不吝篇幅展开。书中所叙思想观点和论据,基本来自*文稿原文,只是由文言转变为白话,再加笔者的理解延伸而已。正是由于学生时期的*有那样的思想高度,才有可能成就后来那样奇伟的功业。了解那些大本大源层面的至理,方知伟人出现并非偶然。

交奇友,创奇事,是书的后两部分。主要讲述学子*的交友和做事,读起来比较轻松。他在一师的那些奇友奇事,应是这方面著作中*次系统挖掘整理。*的奇伟志向和精深思考进入人生事业后,表现出种种与众不同和特立独行,细心琢磨那些行迹特点,有助于深刻认识领袖成长的奥秘。

此书*的特色,就是侧重于研究*的心路历程,从*所领悟的大本大源层面的至深道理切入,生动揭示了*何以成为*的秘密。

全书从语言、逻辑到思想伦理都很有特色,那些鲜为人知的深刻哲理,正是在校求学者、事业奋斗者、领导管理者包括那些人生思考者苦苦思索追寻的。

认真读后,可以启迪心灵心智,透悟事业人生。

过去的都是现在的,现在的也将成为过去。读懂真实的历史与伟人,为了今天和明天的奋斗。


书籍目录:

引 言 

 

  在湖南一师,有个外号叫“毛奇”的学生。

  他常说:“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

 

  一、立奇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伟人横空出世并非偶然。

  他为何如此寂寞无助,甚至连个可与之交流的人都没有?究竟是什么出奇的见地,让老师惊叹他为大器量之人?

 

  见地1: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

  见地2:真欲立志,须得真理

  见地3:圣人,惟在得一大本

  见地4:使愚人归于智,非普及哲学不可

  见地5:要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

  见地6:读书为上,教书办事为下

 

  在张昆弟遗留的日记中,记下毛泽东两次行迹。

 

  行迹1:昭山寺论道

  行迹2:岳麓山夜谈

 

  二、读奇书

 

  钟爱一生的书算奇书吗?究竟奇在哪里?

  毛泽东反复研读几十年,还只是“有所领会”,这已经很出奇了,那“心中喜悦”更是至奇至妙。使我们恍然大悟:读奇书,原来更多的是所思所获之奇。

 

  例1:读《雪中遇猎》

  例2:读《孙子集注序》

  例3:读《农书》

  例4:读《西师意〈实学指针〉序》

  例5:读《日知录序》

  例6:读《朴学斋藁序》

  例7:读《韩昌黎全集》

  例8:读《庄子·逍遥游》

 

  1950年9月,有人还毛泽东一本旧书:《伦理学原理》。

  他说,我受到这本书的启发。透过那些穿越时空的思悟,可深切感知到:毛泽东何以成为毛泽东。

 

  思悟1:有无生于心理

  思悟2:我是万事万念的中心

  思悟3:以我立说,才有起点和本位

  思悟4:自利,主要是利自己的精神

  思悟5:即使世上止有我一人,也要尽吾之性、完吾之心

  思悟6:义务和道德与利己不冲突

  思悟7:百般价值依个人而存

  思悟8:善是“关系点”

  思悟9:且为作用,且为正鹄,则无往不乐

  思悟10:理想不能达到,惟事能达到

  思悟11:人类只有精神生活

  思悟12:圣人,抵抗极大之恶而成

  思悟13:人类理想谬误性多

  思悟14:恶是次等的善

  思悟15:思留名于千载者妄也

  思悟16:“能”与“尚未能”,性质相等

  思悟17:死不可怕,无非是散与此而聚于彼

  思悟18:世上各种现象只有变化,无生灭成毁

  思悟19:一曰个人主义,一曰现实主义

  思悟20:良心与冲动理应一致

  思悟21:心灵只有变化,而无创作之力

  思悟22:英雄豪杰的行动,决无有能阻回者

  思悟23:知也,信也,行也,吾人精神活动之三步骤

  思悟24:我即宇宙

  思悟25:义务是我精神中自然发生的

  思悟26:尽义务是为自己

  思悟27:人类生活的本意,在于发达其个体

  思悟28:宇宙一切差别,皆不过其发显的方面不同

  思悟29:真伪所分,即优劣所分

  思悟30:君子小人之别,在其识见有高下之别

  思悟31:福德同一

  思悟32:宗教可无,信仰不可少

  思悟33:世上有成毁无生死,有空间无时间

  思悟34:我是极高之人,又是极卑之人

  思悟35:吾人亦有规定自然之力

  思悟36:心力

 

  三、交奇友

 

  人非圣贤,不能孑然有所成就,亲师而外,取友为急。屠沽贾衒之中,必有非常之人。

  毕业前,毛泽东聚奇友22位,相约成立新民学会。后来虽然道路各异,却是让人叹为观止的英杰群体,他们以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业,永载史册。

 

  友1:与陈昌

  友2:与易昌陶

  友3:与罗章龙

  友4:与李立三

  友5:与萧子升

  友6:与蔡和森

  友7:与何叔衡

  友8:与萧三

  友9:与罗学瓒

  友10:与张昆弟

  友11:与周世钊

  友12:与陈书农

  友13:与陈赞周

  友14:与邹鼎丞

  友15:与周晓三

  友16:与叶兆祯

  友17:与邹蕴真

  友18:与熊昆甫

  友19:与熊瑾玎

  友20:与李维汉

  友21:与傅昌钰

  友22:与曾以鲁

 

  四、创奇事

 

  一般说来,老先生不喜欢的是狂妄。而毛泽东却说:岂知道古今真确的学理,伟大的事业,都系一些被人加着狂妄名号的狂妄人所发明创造来的。

  从那些特立独行的表现中,或许更能体会领袖成长的特点。

 

  奇事1:超然物外

  奇事2:特别学生

  奇事3:不抄

  奇事4:野蛮其体魄

  奇事5:开除校长

  奇事6:自讼

  奇事7:论汤督

  奇事8:论国局

  奇事9:预言

  奇事10:打秋风

  奇事11:智胜


作者介绍:

王立华,中共党员,解放军原总参政治部宣传部领导、正师职研究员、大校,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中心红色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副院长兼秘书长,捍卫“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法庭代理人。著有《九谈》,负责组织编撰《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共12册、《“四会”政治教员实用读本》《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讲稿集粹》等著作,参与撰写过多种内部教材。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一、立奇志

 

 

古人说: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从来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探讨毛泽东的成长之路,首先要了解他是怎样立志的。

从学子毛泽东到领袖毛泽东,贯穿始终的是那奇伟之志。

他在一师读书期间,留下了两个与立志相关的文献:一个是在一师三年级时,在一本小册子封面上写的一首言志短诗;一个是在一师的后一年,写给黎锦熙老师的那封惊世骇俗的长信。

 

先看看毛泽东的那首短诗。

1915年初,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日本政府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在5月7日发出后通牒,限中国政府48小时内答复。因怕得罪日本人自己做不成皇帝,袁世凯不顾各界激烈反对,以中国无力抵御外侮为由,基本接受了日本的要求。这个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群情激愤,青年学生的反应尤为强烈。

湖南一师的师生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集资刊印了反日救国的宣传册《明耻篇》,历数日本数十年来侵略中国的史实,讲述日本灭亡朝鲜、法国灭亡越南的惨状,揭露袁世凯的卖国罪行,力图唤起人们不忘国耻,奋起抗争挽救国家和民族。

正在一师读书的毛泽东,认真读过这个小册子后,在上面留下了许多圈点和着重号,还划出5篇重要章目。不同寻常的是,他在封面上奋笔写下一首掷地有声的言志诗: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这区区16个字,真可谓壮志凌云,震古烁今。

有时,国家大事竟然如此滑稽:京城里手握军政重权、肩负社稷重责的民国大总统,当时极为强势的袁世凯,面对日本人的无耻威逼和利诱,竟为一己之私不惜卖国求荣。而在远离京城的湖南长沙,却有一个一无所有的青年学子,发誓要为国家报仇雪耻,要承担起拯救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并把自己的铮铮誓言,以力透纸背的浓墨记下。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每当朝廷昏庸无能,贪腐奸佞之辈把持大政,对外丧权辱国,对内纲纪废弛,贤能之士被排斥,人间正道被践踏,国家面临危难之时,就会出现“礼失而求诸野”的奇特现象。此时,民间便涌现出大量仁人志士,高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对抗那些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甚至集合同志揭竿而起,自发地启动救国救民程序,在经过一番殊死抗争与奋斗之后,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涅槃重生。中国能够传万世而不亡,归根结底,是靠人民的正义追求与自救力量。

此时站出来的毛泽东,便是这一历史规律的体现者。

当然,像他这样的信誓旦旦,青年学子中或许还有一些,但真要践行誓言谈何容易!改变历史,需要的不仅是激情与誓言,更要求真说真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誓言既出,百折不挠。

后来的历史证明,毛泽东的“在我学子”绝非只是说说而已。从在定王台立志要救苦救难,到此刻题诗铭志发誓为国雪耻,他的志向目标越来越明确,越来越超凡脱俗。

尤其在一师读书的后一年,这个即将毕业的学子,对宇宙至理、国家民族、事业人生等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追本溯源的深入探究,收获了极为精深的见识,有的甚至成为一生的遵循。

从他当年写给老师的信中,从同学好友的回忆中,都能感到那博大宽广的胸怀、志向和领悟。

 

1917年8月,一师后一学年将要开始时,毛泽东给自己十分敬佩的老师、远在北京的黎锦熙写了一封长信。或许,那就是毛泽东成为毛泽东的起点性标志,一个从平凡到伟大的分水岭。

黎锦熙读信后,在当天日记中极为感慨地写道:

“下午,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不愧为是大器量之人”。

幸亏老师是个有心人,完好地保留了这封长信,使我们今天能有幸研读这一历史文档,并依据真实准确的手材料,深入了解学子毛泽东的志向情怀。

深读此信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那几句话,总在耳旁不断回荡,就是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那番对英雄的定义: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黎锦熙在日记中,夸学生毛泽东大有见地、非庸碌者、是大器量之人,的确发自内心,而且理由也非常充分。

信中所叙,真可谓至高至深、不同凡响。即使已经跨越了百年时空后再读,仍是那样震撼人心。让人不由得感叹:伟人横空出世并非偶然!学子毛泽东的立志态度,志向高度,思想深度,绝非常人能及!当今所有胸怀远大者,都应认真研读一下,一定会有不凡的启迪。

 

我们先了解一下写信的缘起。毛泽东说:

“近日以来,颇多杂思,四无亲人,莫可与语。弟自得阁下,如婴儿之得慈母。盖举世昏昏,皆是斫我心灵,丧我志气,无一可与商量学问,言天下国家之大计,成全道德,适当于立身处世之道。自恸幼年失学,而又日愁父师。人谁不思上进?当其求涂不得,歧路彷徨,其苦有不可胜言者,盖人当幼少全苦境也。今年暑假回家一省,来城略住,漫游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诸县,稍为变动空气,锻炼筋骨。昨十六日回省,二十日入校,二十二日开学,明日开讲。乘暇作此信,将胸中所见,陈求指答,幸垂察焉。”

为什么要给黎锦熙老师写这封信?原因有二:

其一,毛泽东有很多思考,周围没有任何亲人可以诉说,只想与黎锦熙老师倾诉一下。因为,自从与他相识后,感到就像孩子见到慈母那样亲切温暖、那样蒙受教益。

其二,这个世界上尽是一些昏昏噩噩的人,与他们相处只能伤害心灵、丧失志气,因而无人可与之商量学问,更无人可与之讨论改造国家天下的大计,也无人能帮助自己成全道德、选择适当的立身处世之道,要追求上进又找不到出路,在人生歧路上彷徨不定,内心的痛苦难以言表。所以,趁着刚刚开学还没开始上课,写这封信陈述自己心中所见,以求老师指教。

这里的问题在于,到底是什么超凡脱俗的见地,能让毛泽东感到如此无助,如此孤独,甚至连个可与之交流的人都没有?当我们认真弄清信中所讲的深奥含义后,真的能感到那思想高峰的巍然屹立,能领会那四顾无人的悲怆心境。会当凌绝顶,高处不胜寒啊!

看信中所述思想见地,真的无人能及。简要梳理如下:

 

见地1: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

这是信中令人震撼无比的灵魂。毛泽东说: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

首先,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欲动天下。

其次,表明了达到目标的韬略:先动天下之心。

一个山区农民家庭长大的孩子,一个走出大山还没几年的省城师范生,一个毕业后连饭碗都不知到哪里找的年轻人,竟然把自己的志向关注点聚焦在“动天下”上,这无异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另类想法。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思路办法,敢说要“动天下”不啻是个疯子,说好听点也是青春期的梦呓,而毛泽东却似乎胸有成竹。

一介布衣,赤手空拳,怎样实现动天下的目标呢?

毛泽东特别看重人心的作用,认为动天下的步就是要先动天下人的心,尽管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他坚信,只要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心理状态,就一定能达到改造家国天下的目的。因而,需要在撬动人心上下大功夫,不能仅仅追求一些表面上的变化,更不能像当时的执政官员那样,只做些想让别人看到的事情。

但问题又来了,怎样才能动天下之心呢?

他似乎也想清楚了,答案是:

“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

想动天下之心的人,必须领悟和掌握大本大源。

这大本大源是什么?为何要有大本大源?他进一步解释说:

“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这里,毛泽东阐释了三层意思:

其一,大本大源是“宇宙之真理”。具有大本大源,就是认识真理,把握宇宙万物的本质与规律。

其二,大本大源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因为,世间芸芸众生都是宇宙的一个部分,宇宙运动的真理与法则,会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体现,虽然体现的多少和偏全不同,但总有几分存在。毛泽东领悟的这个道理,有如大儒朱熹所讲的“月印万川”,真理犹如天上高悬的月亮,会倒映在地下的无数江河湖海中,尽管会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神韵,但也只是那明月的影子,如果天上的月亮变了,它在地下的影子也会随之而变。

其三,要以大本大源去号召天下。毛泽东认为,只要把握了每个人心中本来就有的真理,并以这样的真理去号召动员,天下人的心怎能不被撬动?怎能不产生强烈共鸣?如果大家的心都动起来了,都与你的思想认识一致了,还有做不成的事吗?大家齐心合力去奋斗争取,国家还能不富强幸福吗?

可见,在青年毛泽东看来,要做“动天下”的领导者,通过学习探讨修炼深厚的基础,真正领悟“大本大源”至为重要。

用这样的视角看中国,得出的结论也是很独到的。

毛泽东认为,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如此纷乱,从一面看,是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应有之事;但从另一面看,是那些治国者的本领和修养不足,无术救天下之难,只会用一些肤浅末流的办法,来治偏救世造成的恶果。无论他们自称有什么治国妙策,其实那些人并没有真正搞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做事没有多少学问和理论根基,既无内省之明,不知自己有多大本领,又无外观之识,不知天下应以何道而动。毛泽东讥讽那些高官显贵:

“以欂栌之材,欲为栋梁之任,其胸中茫然无有,徒欲学古代奸雄意气之为,以手腕智计为牢笼一世之具,如此秋潦无源,浮萍无根,如何能久?”

也就是说,那些未得大本大源反而做了高官的人,本来就是一些欂栌之材,只配做屋檐上的斗拱之类,当今却在那里充当国家栋梁,他们胸无点墨,不具备做高官应有的品德、学识和远见,只会像古代的奸雄那样任性而为,以耍手腕搞阴谋为治世工具。推行的那些治国之策,就像秋雨形成的水洼,水面上漂着的浮萍,都属于无源无根之物,怎么可能长久呢?

站在是否得大本大源这样的制高点上,去评价当时的政治领袖,真可谓粪土当年万户侯了。毛泽东认为,袁世凯、孙中山和康有为这3人,唯独康有为似略有一些本源,但仔细研读了康有为的著述,竟搞不清其本源到底在何处,徒有那么多华言炫听的宏论,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也就是说,尽管他有那么多引起轰动的著作文章,讲了那么多动听的道理,还是乱糟糟的没有本源,像一蓬找不到树干在哪里的纷乱枝叶。

当然,毛泽东并非目中无人。他发自内心地说: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为什么独服曾文正?他所持的重要依据是,在收拾太平天国洪秀全和杨秀清时,采取的那些策略办法,几乎完满无缺。

曾文正率湘军出湖南时,不过区区两万人,曾吃过不少败仗,但其过人之处在于找到了一个恰当的道,从而成为有“道”之师。洪秀全动员群众造反,宣扬的是天主教教义,是从西方传教士那里道听途说的,在中国社会缺乏文化根基,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文正恰恰看准太平军的这一弱点,以保卫传统名教为号召,动员士大夫阶层和“乡野老实人”参军参战,以传统文化纲常来陶冶维系军心,以忠义血性和亲子师友关系用将带兵,把满汉之间的民族战争,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战争,说成保卫中国传统文化的战争,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后赢得了战争。即使今人在他当时的那个位置上,能做得像他那样完满吗?在毛泽东看来,这位同乡前辈学养深厚,是罕见的领悟了大本大源的人,甚至高于孙中山、袁世凯和康有为等后来的领袖人物。

以是否把握大本大源为标准,去评价当时社会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毛泽东也得出独到的认识。那是民国初年,面对与列强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巨大差距,政客们热衷于学习模仿西方的一切,忙于设置议会、制定宪法、选举总统、建立内阁、改革军事、兴办实业和改良教育等,看起来学了不少新办法,引进了不少时尚东西。对此毛泽东却认为,从治国理政的角度看,所有这些都是枝节末流,都没有抓住根本。他说:

“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本源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幸则与本源略近,不幸则背道而驰。夫以与本源背道而驰者而以之为临民制治之具,几何不谬种流传,陷一世一国于败亡哉?”

在毛泽东看来,虽然当时那些改革举措必不可少,但领导者们若没真正领悟把握本质和本源,不懂得天下依何大道而动,则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会使所行措施变成多余的赘疣,就像风水上所说的“不贯气”,从而导致那些变法改革杂乱无章,甚至支离灭裂,侥幸时或许与本源略近,不幸则与本来意义背道而驰。以那种背离本源、背离真理的胡乱作为,去治理国家和社会,怎能不谬种流传?让那些荒唐的论调来祸乱国家,怎能不陷一世一国于败亡?怎能有国家强大和百姓幸福可言?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积弊甚深,主要原因是思想太旧、道德太坏。思想是主导人们心灵的,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时下存在的严重问题是思想道德太不干净,所有事物皆被污染了。按理,思想道德必须真实才是好的,但国人的现状如何呢?恰恰可用两个词概括:一是伪而不真,一是虚而不实,此弊根深蒂固,已经流传几千年了,非有大力量不易摧陷廓清。当然,并非外国尽是好的,大家所推崇的日本和西方,相当一部分思想道德,亦应与东方同时改造。他提出设想:

“故愚以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此如大纛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曀皆开,则沛乎不可御矣!”

毛泽东认为,当今中国需要有大胸怀大气魄的人,从哲学和伦理学入手,通过改造传统的哲学和伦理学,下大力从根本上变换国人的思想观念,只有把天下人的心撬动了,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改造。这就像大旗一举,天下民众才会起来响应;雷电一震,天上云翳都会散去一样。大家集合在真理的旗帜下行动,混乱的政治就容易理顺,能把亿万民众真正动员起来,其势将如蓄积充沛的洪流,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挡抵御得了呢?

如此,毛泽东确立了“动天下”的宏伟志向,又以独特的视角解剖中国社会的问题,指出了“先动天下之心”的根本思路,并描绘了充满希望的美好前景。他日后的事业奋斗,也是从先动天下之心而始。

大志向才有大目标。

大目标才有大动力。

大动力才有大思路。

大思路才有大业绩。

 

见地2:真欲立志,须得真理

这是学子毛泽东极为独到的立志观。

在他看来,现在有一些人动辄教年轻人如何立志,又讲某君如何有志,这是不通的。因为,他们所讲的立志,如一个人有志成为军事家、教育家等,那只是看到前辈和近人所行之事,因羡慕其成功便盲从作为自己的志向,出于一种不知所以然的模仿性,这既不是真志,也不是真立志。

怎样才是有真志、真立志呢?毛泽东讲了几层意思:

“志者,吾有见夫宇宙之真理,照此以定吾人心之所之之谓也。”

所谓有真志的人,要具备两个特点才行:一是必须能认识和领悟“宇宙之真理”;一是必须能遵照真理的要求,确定自己的“心之所之”,就是知道自己的心往何处安放,自己终生不渝的奋斗目标要符合真理指引的方向。他说:

“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道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

怎样才算是真立志呢?毛泽东认为,因为真志与盲从之志很不同,所以真立志也是很不容易的。必须先认真研究哲学和伦理学,把从中得到的真理领悟,奉为言行准则,立为前进目标,再选择符合这个目标的事业,尽全力而为之,以力行作为实现目标的方法。成为这样的立志者,才能认为是真立志了,而不是一般人那种随众盲从之志。他还说:

“其始所谓立志,只可谓之有求善之倾向,或求真求美之倾向,不过一种之冲动耳,非真正之志也。虽然,此志也容易立哉?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此又学之所以贵乎幼也。”

做个真立志者容易吗?毛泽东认为很不容易。一般人开始立志时,只是有求善、求真、求美的倾向,不过是一种冲动而已,并非真立志。因为,真立志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先认识真理,一个人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真理,即终身无志。年轻人真的要立志吗?好从幼少时期就开始,在读书求学过程中,不懈地追求和探索真理。他还说:

“今人学为文,即好议论,能推断是非,下笔千言,世即誉之为有才,不知此也妄也。彼其有所议论,皆其心中之臆见,未尝有当于宇宙事理之真。

真立志必须得真理,这就又引出一个新问题,怎样才算是得真理了呢?毛泽东认为,不要把那些能说会道、夸夸其谈或者是会写一点文章的人,误认为是得了真理,尽管那样的人好发议论,热衷于推断是非,甚至下笔千言,滔滔不绝,世人都称之为有才,但其议论中阐述的是非与道理,往往是个人的主观臆断,并未能够揭示宇宙事理之真,他们没有下够研究的功夫,从何能得到真理?究竟怎样才能得真理呢?毛泽东引用梁启超的名言:

“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

要想得真理吗?就不要怕否定自己过去的认识,要勇于做到以今日之我向昨日之我挑战。仅仅如此也还不够,即使是今日之我,就能完成对真理的探求认识了吗?那也未必,或许来日之我再与今日之我挑战,现在谁能说得清呢?随着探索研究不断深入,过去形成的一些思想认识,连自己都会感到虚妄荒谬。如果当时是身居高位发那些议论,大家以为是贤者之言,并按照你说的去行动,到这时才知当时不对,岂不是误尽天下!

毛泽东还结合自己的情况,对黎锦熙老师检讨说:

“弟亦颇有蹈此弊倾向,今后宜戒,只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而枝叶扶疏,不宜妄论短长,占去日力。”

自己也存在这样研究不深、夸夸其谈、好发议论的问题,今后一定要注意克服,不能在妄论短长上浪费时间。

毛泽东还向老师表明:要集中自己的精力,用全部功夫去探讨大本大源。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他认为,如果真正把大本大源研究清楚了,真正认识理解了宇宙的普遍真理,就能正确解释一切现实事物。就像面对一棵大树,找到并把握了它的根脉主干,才能理清枝叶伸长的走向。

在毛泽东看来,真立志需要有深厚根基,这就是要得真理,要能够领悟宇宙的大本大源。这样一种深邃独特的立志观,真的让人耳目一新,真可谓见识超群、高屋建瓴、不同凡俗,真的让一般奢谈立志的人自惭形秽。

这也让我们深度理解,他的追求为何那样不可动摇,他的信仰为何那样始终如一。因为那不是随风飘荡的水上浮萍,也不是散乱生长的一蓬灌木,而是根深蒂固、枝叶扶疏的参天大树。

 

见地3:圣人,惟在得一大本

毛泽东的独到还在于,不是在一般层面上讲立志,也不是为追逐功名利禄而立志。他确立了一个极高的目标——修炼为圣贤。

他以是否领悟大本大源为标准,把人分为三个等级:

“圣人,既得大本者【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

在毛泽东看来,圣人和贤人的根本区别,取决于“得大本”的程度;而圣贤和愚人的根本区别,则是有没有“得大本”。他下定一个决心,要将“全幅工夫”去探讨大本大源,因为这是走向圣贤的必由之路。

那么,怎样才算是得大本呢?毛泽东对其特征有深入描述:

“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

一个人如果能得大本,思想认识便可通达天地万物。其表现特征就是:能领悟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通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变化;能把握万事万物的内在本质,洞悉天上、地下、人间三界的一切现象。

世上真有这样神奇的人吗?应当是有的。

毛泽东认为,孔子、孟子等中国历史上的圣人,还有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等宗教领袖,就是这样得了大本的人。

如,经典里讲的孔子能够“百世可知”。当年子张问孔子:十世以后的事可以预知吗?孔子回答说:殷商因袭夏礼,虽然有些损益增减,现在仍可考而知;周代因袭殷商之礼,虽然有些损益增减,现在亦能可考而知。以此推论下去,将来如果有继周而起的朝代,纵使过百世之久,也是可以预知的。因为知晓世事变化的大道理,所以孔子能明贯过去、现在、未来。

再如,孟子讲“圣人复起,不易吾言”。他善于“知言”,能辨析那些片面的“诐辞”、过头的“淫辞”、不合正道的“邪辞”、躲闪本意的“遁辞”,知道它们出于什么动机、错在哪里,实施后会产生什么危害。他阐述的那些道理,与先圣可能有所不同,但在根本上却是相通的,都能洞悉天上、地下、人间一切事物的本质。所以,即使先圣再世也会承认他是对的。

像孔子和孟子这样的圣人,在对答弟子提问时,无论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一般人往往非常震惊,认为这是神奇现象。其实:

“并无谬巧,惟在得一大本而已。”

毛泽东认为,圣人无所不知,甚至未卜先知,他们讲的道理多年后依然被大家信奉推崇,无论谁也否定不了,这并非是什么神迹,也不是欺瞒大家的谬巧,只是因为他们“得大本”,认识和掌握了宇宙真理,领悟了事物的大本大源。

因为圣人有了大彻大悟,所以能对付纷纭繁杂的现象,驾驭动静多变的事物,无论谁提出什么问题,都逃不出他们的思想认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料事如神,先知先觉,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只有那些宗教领袖,见众人以为他神奇,则顺势把自己扮成神奇之人,使大家不知其所以然。如基督教的耶稣、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佛教的释迦牟尼等,就是这样成为神圣的。

毛泽东窥破了秘密,自己却不愿那样做。

当他也变得用兵如神、料事如神,能系统深入地阐释事物的本质规律,有无与伦比的先知先觉并为大家服膺倾倒时,他不但没有神化自己,还把自己的领悟与思想提炼总结出来,让大家都学习掌握大本成为圣贤,从而使整个队伍战无不胜。

对大本的不懈追求,是他的奇特目标。

对大本的深刻认知,是他后来的重要特质。

贤愚如何区别?差在得一大本。

圣人如何修炼?惟在得一大本。

奇迹如何出现?因在得一大本。

 

 

 

见地4:使愚人归于智,非普及哲学不可

毛泽东的志向是动天下,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是先动天下之心。那么,天下之心是什么状况?能让人乐观吗?他说:

“吾见今之人,为强有力者所利用,滔滔皆是,全失却其主观性灵,颠倒之,播弄之,如商货,如土木,不亦大可哀哉!”

我看到现今的人们,大都为强人所利用,盲从于他人的是非判断,丧失了独立思考与选择,就像没有思想的商货和土木,被人任意颠倒、播弄、摆布,这种状况太让人悲哀了!

一位朋友曾不解地感叹:世间为何愚者多而智者少呢?那些老朽已经耳不聪目不明,讲真理不能听了,推促也不能动了,这不足为怪。但为何在少年中也有那么多不顾道理之人,他们一味在那里摸黑行路、盲目行事,即使在学习哲学的讲堂上,也昏昏欲睡不愿意听讲。古人讲“死生亦大矣”,可他们连死和生这类大问题都那样不求解释,只为眼前那些稊米尘埃一样的小事去争,真的是太不智了!

如何看待这种可悲现象?毛泽东认为,这是千百年恶社会熏陶所造成的,那些不懂道理的人也非常可怜,因为终日在他们心中烦恼作战的,就是那几件事:一个是生与死,一个是义与利,一个是毁与誉。他说:

“愚者当前,则只曰于彼乎,于此乎?歧路徘徊,而无一确实之标准,以为判断之主。此如墙上草,风来两边倒,其倒于恶,固偶然之事;倒于善,亦偶然之事。”

对那些愚人来说,生死、义利和毁誉这些问题,人生面临着那么多的岔路口,到底如何去判断抉择,并无一个确实标准。他们像随风倒的墙头草,或倒向善,或倒向恶,都是由偶然的风向决定。用一种笼统的社会制裁方法,对行善者鼓吹表彰,对作恶者惩罚裁抑,一切人都被赶到这种管束之下,才相继做到为善不为恶,如守节、育婴、修桥、补路,乃至孝敬、友爱、亲睦、雍和、信任、体恤等,这些固然是好事,但却是一些盲目的动作,只是借助于制裁与被制裁两个方面的心理,强力推行的一些盲目行动,而不是他们的自觉作为,更不是基于对大本大源的认识。

怎样才能让愚人不再盲从,依据自己感悟的正确主张自觉做事呢?毛泽东提出:

“吾人欲使此愚人而归于智,非普及哲学不可。”

要改变这种状况,改变这个世界,必须让大家都来学哲学。人人都掌握了哲学,才有可能使愚人逐渐变成智者,做事不再盲从于他人的是非判断,使自己的行动合乎真理的要求。人人都具有正确的哲学见解,整个社会才能人己安宁,争端平息,真理流行,群妄退匿。

在全社会普及哲学,使广大群众都成为有觉悟、有智慧、有自己正确主张来主导行动的人,这样的崇高境界能达到吗?应当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对毛泽东来说,这决不只是理想与空谈,而是一生事业中不懈推动的大规模的实践。

他的领导方法根本的特点是群众路线,就是通过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使广大群众变成自觉的战士,依靠他们完成翻天覆地的伟业。革命战争年代,他所缔造领导的党和军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基本课程,学唯物辩证法,学社会发展史,学《实践论》《矛盾论》,硬是把一支主要成分为贫苦农民的队伍,改造成世所罕见的有觉悟、、强大的所向无敌的革命力量,把一盘散沙凝聚成坚不可摧的钢筋水泥。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又大力号召学哲学、用哲学,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使人民群众真正从精神上站起来了,从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助人为乐、朝气蓬勃、豪情万丈的毛泽东时代,在旧中国留下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建立起一个走向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掌握了哲学武器的人民大众,真的是六亿神州尽舜尧。

而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仍会退化为一盘散沙。

 

见地5:要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

学生时期的毛泽东,主要由传统文化培育熏陶,用的是君子与小人这样的理念。此处所谓小人,并非人格道德层面上的,而是芸芸众生、子民百姓。

他认为,世界上有政治、法律、宗教和礼仪制度,还有许多超过需求的农业、工业、商业等,大家终日经营忙碌,这并不是为君子所设,而是为那些小人设置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君子已有高尚的智慧和道德,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君子,那些政治、法律和礼仪制度等,皆可废而不用。无奈现实中小人众多,世上的经营治理遂以多数人为标准,牺牲君子的部分以服从和迁就小人,可见是众多小人拖累了君子啊!

如果他只是这样的认识,无异于一般自命清高的旧时精英。

学子毛泽东的超越,在于他下面这些思想。

那些小人很可悯,亟需君子来拯救他们。君子如果只顾自己,完全可以离群索居,古代就曾有那样的隐士。如上古时代的巢父,帝尧要让位给他,他却坚决不受,隐居到聊城去放牧一生;还有同时代的许由,帝尧说要让位给他,他宁愿逃到箕山去种田,后来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竟然跑到颍水去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那些世俗的浊言。像他们这类人固然高洁,但若是以慈悲为心的话,就不能那样做。应当如何呢?毛泽东认为:

“若以慈悲为心,则此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体也。吾等独去,则彼将益即于沉沦,自宜为一援手,开其智而蓄其德,与之共跻于圣域。彼时天下皆为圣贤,而无凡愚,可尽毁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气而吸清海之波。”

君子和小人都是骨肉同胞,都是这个宇宙的一部分。如果我等君子只为自己奋斗,将会使那些小人愈加沉沦受难,所以我们应当尽力拯救他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开发其智慧和才能,提升其道德境界,与他们一起进入“圣域”。到那时,天下人都可成为圣贤,再不会有愚人和凡夫俗子,世间的一切法都可以不要了,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和谐友爱、风清气正、无比美好的理想社会里。

毛泽东还引证说,孔子也是追求这样的理想,认为人类社会要从据乱世进化到升平世,再从升平世进化到太平世。他所理想的终目标是太平世,而这太平世就是天下大同,就如佛祖所说的极乐世界、上帝的伊甸园。

“大同者,吾人之鹄也。立德、立功、立言以尽力于斯世者,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

毛泽东说,实现无比美好的大同世界,是自己终生不渝的奋斗目标。要达到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做个真君子,就不能满足于独善其身,必须怀一颗慈悲心,舍得牺牲自己一部分,奋力去追求那个理想境界,拯救那些沉沦在苦海的众生。

简言之——

目标:天下大同。

使命:救苦救难。

 

见地6:读书为上,教书办事为下

立下远大志向,应当从哪里起步?这是一个大问题。

学子在校时,可以粪土万户侯,天马行空,高谈阔论,怀拯救万民之心,有吞吐天地之志。但毕业走出校门后,马上就会有新的感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起于垒土,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小、也很大。比如,家庭断供后能不能吃上饭?有没有一个栖身之地?找什么工作养活自己?怎样寻一个理想的伴侣?怎样担负起成家养家、回馈父母亲人的责任和义务?还有如何开拓自己的事业,理想抱负如何入手,如何如愿有效发展等。有志有才有为的青年多如牛毛,你凭什么就能取得成功?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没有执着的坚守和行动,宏愿如同昨日烟云,或是痴人说梦,想得越高越好越美,失衡失落失意就会越大。

毛泽东给老师写这封信时,离毕业还有不到一年时间,是如何打算未来步的呢?他说:

“毕业之后,自思读书为上,教书、办事为下。”

为何取读书为上这样的态度?他的理由是:

“自揣固未尝立志,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国家,对于教育,作何主张,均茫乎未定,如何教书、办事?强而为之,定惟徒费日力,抑且太觉糊涂。以糊涂为因,必得糊涂之果,为此而惧。”

因为,自己感觉到确实还未立定志向,对宇宙、人生、国家和教育等到底有何主张,都还茫然未定,所以不能以主要精力去教书办事。如果一定要现在就去做事,可能会徒劳无益,枉费时日,而且自己也觉得还很糊涂,糊涂因必得糊涂果,这是很可怕的。

可见,毛泽东的人生态度极为认真。他把自己领悟的大道,运用于毕业后的人生设计,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也正是坚持把根本问题想清楚了再干,后来的他才会那样义无反顾、翻天覆地。

如何实施“读书为上”的设想呢?

毛泽东说,很久以来就想组织一所私塾,兼采古代书院讲学与现今学校上课这二者之长,学习暂以3年为期,课程以略通国学大要为准。学过这个阶段,就须考虑出洋求学,主要目的是掌握西学大要,回国后仍在私塾生活,以达到对学问更深的认识和领悟。

他还说,自己有这样的理想已经4年了,或许一年后就要去实行,但目前却没有基础条件。主要忧虑三件事:一是要有人,有师有友,才能不孤陋寡闻;二是要有地,办学地点既要交通方便,又要避开烦嚣嘈杂;三要有财,家中财薄肯定不能负担,但自己如果不教书,则少一份收入,而办学需要费用,又增加一份支出。这钱财费用问题,是上述三件事中难的。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毛泽东的办法很独到:

“然拟学颜子之箪瓢与范公之画粥,冀可勉强支

持也。”

他打算学两个古人:一是箪瓢的颜子,一是画粥的范公。

颜子即颜回,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颜子箪瓢,源于老师对他的赞美。孔子曾感叹说,颜回是个大贤人哪!只有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狭小破陋的巷子里,别人会因这样的穷困不堪忧愁,而他却不改其乐。

范公即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众所周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他《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范公画粥,是说他小时家境清贫,只好到庙里去读书,每天用两升小米煲粥,待凝结后用刀划成4块,早晚各取两块,外加一点咸菜,即为一天饮食,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在意,把全部精力用在书中,后修成大才。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毛泽东准备过艰苦的生活。古代先贤已树立了榜样,他们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一定可以支撑下去,一定能达到目的。

欲动天下,他确立了一个难以想象、近乎张狂的人生目标;先动天下之心,他认定了一条实现目标的可行路径;动天下之心当具有大本大源,他看到了一个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他认准了一种正确却又艰难的修炼方向。

而这一切宏愿,要准备从过苦日子起步。

 

在一师后一学年,毛泽东多次与同学谈起个人志向。

同学张昆弟遗留日记中,记下其中两次言志行迹。

 

行迹1:昭山寺论道

时间:1917年9月16日,星期日。

参加人员:毛泽东、蔡和森、彭则厚,还有张昆弟。

活动内容:一起做1至2日旅行,目的地是“潇湘八景之一”昭山。

那天,约好早饭后在长沙渔湾市会合。毛泽东与张昆弟先到,彭则厚过河去邀蔡和森。不一会儿,他一个人回来说,蔡和森因要搬家不能来了。这个活动本是蔡和森提议的,张昆弟先同意后,又去约的毛泽东与彭则厚,没想到提议者却没成行。不过,此变化没有影响活动实施,毛泽东、彭则厚和张昆弟按预定计划上路。

他们沿着铁道往前走,天气十分炎热,幸亏风大使温热稍解。走出10余里后,见铁路旁有一茶店,随饮茶解渴,稍坐又行。又走出十几里后,在一饭店休息吃午饭。饭每大碗50文,菜每碗20文,3人共吃饭5大碗,小菜5碗。饭后休息时,见店后有个大水塘,想下水游泳洗浴,但下去后发现水浅不到屁股,便到店里拿上东西继续前行。又走出不到3里地,找到一处河坝,清澈水深,大家高兴地下水,洗罢又走了14里,到达目的地昭山脚下。这时太阳将要落山了,他们沿山背的石阶上山,看湘江清临其下,高峰秀挹其上,的确名不虚传。

山上有座昭山寺,寺中有和尚三四人。天色已晚,毛泽东等想在寺中借宿,和尚们开始不肯,当他们准备露宿寺外树丛时,和尚便允许了。

晚饭过后,3人从山的正面下去,到湘江游泳洗浴。浴后,又盘坐在江边沙滩上说话,凉风暑解,水波助语,不知乐从何来。后由原路上山,时行时语,谈兴正浓时,连昭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都顾不得看了。山上,星光照下来,树色苍浓,隐隐生机勃发。和尚在门前等着,把这几个人带到客房,指着空床让在那里休息,并借给他们小被子一块。他们见客房外有小楼一间,便又去小楼纳凉。此时南风乱吹,大家说笑称善,非常情投意合。

毛泽东讲的一番话,让大家印象深刻。张昆弟记录如下:

“毛君云,西人物质文明极盛,遂为衣食住三者所拘,徒供肉欲之发达已耳。若人生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太无价值。又云,吾辈必想一容易之方法,以解经济问题,而后求遂吾人理想之世界主义。又云,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者。”

此话有三层意思:

一是对西方社会只追求物质丰足不屑。如果只为满足衣食住等物质欲望活着,那样的人生太无价值。

二是表明自己追求世界主义。什么是世界主义?他后来写给同学的信中说:世界主义与殖民主义不同,殖民主义只愿自己好,不愿别人好,是损人利己的政策;世界主义愿自己好,也愿别人好,是愿大家都好的主义。当然,他也很清楚,在追求这个美好理想之前,要先解决个人的生存生活问题,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三是表达了坚定的信念追求。认为只要人的心力和体力聚焦在一件事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实现目的。

那晚,3人直到夜深始睡。一夜交谈只记下寥寥数语,肯定是记一漏百,但也肯定是凤毛麟角,是那些给张昆弟心灵冲击、印象深的观点。

张昆弟说,对毛泽东讲的心力与体力合一,自己甚为赞同,也信仰人心就是能力,认可读谭嗣同《仁学》可炼心力的说法。

一同上山的彭则厚,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情调。他似乎不是入世进取的态度,而要遁入空门,面对清夜古刹感叹说,自己早就想出家为僧。还说,等数年后邀他们到这名山来读书。不知是受彭则厚感染,还是因昭山寺氛围的影响,连毛泽东和张昆弟这两个后来成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青年,当时竟也认可出家为僧的想法,毛泽东似乎比张昆弟决心更大。

其实,释迦牟尼也是要救苦救难的啊,不过与马克思主义是完全不同的路。佛家讲四大皆空,看到这个宇宙终归于无,看空这世间的一切,让众生不再执着,安于心灵的宁静,从而解脱人生的苦恼和苦难;而马克思呢,讲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那是一个永恒变化的物质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并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无产阶级只有通过不妥协的斗争,才能挣脱桎梏求得自身解放,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终让天下受苦人解脱苦难。

人世间的分歧,有时是同一目的不同道路与办法。

那晚,年轻学子论道昭山寺,后竟都看破红尘,欲遁入空门出家为僧,在清心寡欲的修炼中走向自由和解脱,甚至连伟人毛泽东也不例外。果真如此,中国或许会出现一个伟大的和尚,但要丧失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

好在拯救国家和民族的使命,对毛泽东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行迹2:岳麓山夜谈

时间:游昭山寺一周后。1917年9月23日下午和晚上,还有第二天上午。

参加人员:毛泽东、张昆弟、蔡和森。

活动内容:先是张昆弟与毛泽东一起游泳,上岸后去了岳麓山下蔡和森家。因时近黄昏,当晚宿于蔡家,3人彻夜长谈。

事后,张昆弟记下毛泽东的话:

“现在国民性惰,虚伪相崇,奴隶性成,思想狭隘,安得国人有大哲学革命家,大伦理革命家,如俄之托尔斯泰其人,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其新思想。”

张昆弟赞同毛泽东的这个观点,认为中国人怠惰成性,相互之间虚伪吹捧,在家里当主子,出门做奴隶,知识粗陋,思想狭隘,希望中国也有像俄国托尔斯泰那样的人,以自由平等的执着追求改造国民旧思想,发展理想的新世界。对个人来说,要身体力行,著书立说,要以真理为归宿,只要是真理所在就毫不旁顾。

当晚讨论时,毛泽东还提出,把唐宋以后的文集诗集都用炉子烧掉,要进行家族革命、师生革命。这个革命不是兵戎相见,而是要除旧布新。

一个目的:改变陈腐落后的中国,建立理想的新社会。

他们认识到一个事实,人类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旧中国的旧文化,已经不能拯救沉沦的民族,不能承担国家新生的使命。必须大力破旧立新,只有用新思想新文化来教育人民,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和民族复兴,不再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宰割。为此,这些年轻学子在苦苦思索,不懈追寻。

次日早起,他们沿山脊爬上岳麓山,到书院后转而下山。此时凉风大发,空气清爽,既是空气浴,又是大风浴,大家豁然感到胸襟洞澈,广阔高远,远离世俗。

那天,在山上活动了整整一个上午,下山时已经11点了。

在一师求学后期,他们这样的聚会讨论很多。

这些年轻人志向高远,思想犀利,高谈阔论,无所羁绊,执着地解剖现在,探索未来。虽然是一些不起眼的青年学子,但他们敏锐的思想触角,却已触及到历史前进的方向,蕴含着磅礴于全世界的强大力量,因而成为时代的先知先觉,他们的理想也终将成为中国和世界的现实。

此后波澜壮阔的几十年间,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军事革命,社会革命,思想革命,文化革命,教育革命等,汇成了人民革命的暴风骤雨,涤荡着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也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今年,是人民领袖*从湖南*师范学校毕业100周年。

 1918年6月,*在一师打下了可大可久的坚实基础,经过5年半修学储能后毕业。

  从此,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经过3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摆脱几近亡国灭种的悲惨命运,走上了伟大复兴的辉煌道路。

*在湖南一师,有个外号叫“毛奇”的学生。他常对人说:“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本书就是一本侧重于研究*的心路历程,从*所领悟的大本大源层面的至深道理切入,生动揭示了*何以成为*的秘密。


书籍介绍

大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本书从立奇志、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四个方面讲述毛泽东在一师学习生涯的求奇之旅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四星好评(165+)
  • 下载快(337+)
  • 值得下载(538+)
  • 值得购买(443+)
  • 品质不错(72+)
  • 中评(443+)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 2025-01-11 13:56:44 )

    五星好评

  • 网友 孙***夏: ( 2024-12-24 04:18:50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常***翠: ( 2024-12-23 10:26:32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扈***洁: ( 2025-01-01 18:08:0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敖***菡: ( 2024-12-29 08:41:47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权***颜: ( 2024-12-31 18:07:01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游***钰: ( 2025-01-11 14:02:26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马***偲: ( 2025-01-07 18:19:39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辛***玮: ( 2025-01-08 06:48:18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温***欣: ( 2024-12-21 19:34:40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孙***美: ( 2025-01-16 04:41:01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谭***然: ( 2025-01-17 00:52:10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印***文: ( 2025-01-13 21:45:05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龚***湄: ( 2024-12-30 08:42:07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利***巧: ( 2025-01-10 15:05:23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菱***兰: ( 2024-12-26 23:16:28 )

    特好。有好多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