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监控与网络治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研究(监控可以是一种关怀,也可能是对自由的侵害,要防止组织和机构通过监控信息侵害大众的权利,就必须保留社会监督组织和机构的权力。)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信息监控与网络治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研究(监控可以是一种关怀,也可能是对自由的侵害,要防止组织和机构通过监控信息侵害大众的权利,就必须保留社会监督组织和机构的权力。)精美图片

信息监控与网络治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研究(监控可以是一种关怀,也可能是对自由的侵害,要防止组织和机构通过监控信息侵害大众的权利,就必须保留社会监督组织和机构的权力。)电子书下载地址

》信息监控与网络治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研究(监控可以是一种关怀,也可能是对自由的侵害,要防止组织和机构通过监控信息侵害大众的权利,就必须保留社会监督组织和机构的权力。)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信息监控与网络治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研究(监控可以是一种关怀,也可能是对自由的侵害,要防止组织和机构通过监控信息侵害大众的权利,就必须保留社会监督组织和机构的权力。)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099242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0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9.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03:52:56

内容简介:

  随着美国政府监控全球九大互联网运营商用户数据事件的曝光,我们发现政府主导的国际和国内监控出现愈演愈列的趋势。与西方的秘密监控不同,我国实施了各个层面的网络实名制政策,直接监控用户的网络表达。本书介绍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条件下的国家监控与消费监控所带来的政府、市场与公众之间的权利冲突,主张各方的权利与责任应该对等。互联网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规定用户的责任,更应当保护用户的权利。


书籍目录:

章绪论

节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第二节社会化媒体概述

一、社会化媒体的公私属性

二、大众自我传播及其治理

三、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及其核心问题

第三节理论背景

一、社会监控理论

二、网络空间中的社会监控

第四节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一、研究问题

二、分析单元与案例范围

三、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第二章数据监控视阈下的社会化媒体实名制

节社会化媒体数据库的形成

一、我国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与发展

二、社会化媒体的技术特性

第二节社会化媒体的消费监控

一、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消费监控

二、社会化媒体实名制与消费监控

三、消费监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三节社会化媒体的国家监控

第四节网络空间的趋真化

第三章社会化媒体实名制的隐私泄露问题

节隐私理论

一、隐私和隐私权

二、隐私与个人身份展演

第二节社会化媒体与公民隐私

一、人肉搜索

二、社会化媒体泄密事件

三、移动型社会化媒体的隐私问题

第三节监控边界与法律保护

第四节用户网络素养与隐私保护

第四章社会化媒体实名制的表达自由问题

节社会表达相关理论

一、网络匿名表达

二、谣言与群体极化

第二节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网络集群行动

第三节转型期中国的社会表达生态

一、我国社会表达生态的形成

二、表达自由与舆论监督

三、复杂系统中的表达与稳定

第四节以实名制为手段的社会化媒体言论规制

第五章作为监管政策的社会化媒体实名制

节海外互联网监管制度

第二节我国的互联网监管政策

一、接入登记与网站备案

二、网络过滤与身份追踪

三、中国网络用户实名制

第三节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

一、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巩固了国家权威

二、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削弱了社会权力

第四节社会化媒体实名制的法律依据与程序正义

第六章社会化媒体实名制与社会信任

节社会信任相关理论

一、社会资本与社会规范

二、社会信任与脱域机制

第二节社会化媒体实名制面临的风险

一、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对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

二、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对政治信任的影响

三、社会媒体实名制与机构信任

第三节社会化媒体实名制与整体社会资本

第七章新浪微博实名制研究

节微博实名制的实施背景

第二节新浪微博实名制的实施策略

一、新浪微博前台加V实名认证

二、公民身份信息数据库与国政通

三、新浪微博的日常管理

第三节存在的隐忧

一、对微博实名制合法性的质疑

二、对技术可实现性的担忧

三、对微博表达权的担忧

第四节微博实名制的前景展望

第八章结论

一、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对表达生态的治理有一定作用,

但也可能侵犯公民的信息权利

二、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络系统的

复杂性,但也可能打破政治系统的动态平衡

三、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保障公民的

个人信息权利,需要更精致的隐私设计

四、国家应立法规范社会化媒体运营平台及其他企业

对公民信息权利的侵犯行为

五、实现网络表达生态的系统治理需要依靠公民自组织

六、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讲师,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传媒政策和媒介社会学。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讲授《新闻学概论》、《西方新闻学思想史》课程。主持2013年*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监控视野下的社交媒体实名制研究》。曾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期刊发表论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监控可以是一种关怀,也可能是对自由的侵害,要防止组织和机构通过监控信息侵害大众的权利,就必须保留社会监督组织和机构的权力。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前言

本研究以社会化媒体实名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政策的利弊。经过文献梳理,发现针对社会化媒体实名制的争议主要有:泄露个人信息、侵犯表达权利、增加社会信任等三个假设。本研究通过多案例比较的方法对这三个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公民隐私方面,若没有足够精致的制度和技术方面的隐私设计,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包括隐私、财产、安全权利)将会受到侵害。在社会表达方面,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带来的反思性监控能抑制公民的政治性表达,对网络商业“水军”的舆论操作行为也有一定遏制作用,但它也会限制公民的表达自由和舆论监督权利。在社会信任方面,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增加了政府和运营商对用户的信任,却损害了用户对政府和运营商的信任,对整体社会资本有负面影响。

本研究还验证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对表达生态的治理效果。我国的表达生态失衡由多种原因促成。包括社会转型期的表达需求增加、表达渠道不畅、权力与权利的不对等、政治与商业势力操纵舆论、社会化媒体的自组织特性、社会成员的个体化倾向等等。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并不能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无法实现表达生态的系统治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络系统的复杂性,有利于国家对社会的渗透与监控。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自身也是系统工程,如果缺乏相应制度、法律、技术等支撑体系的保障,该政策会加剧权力与权利的失衡,破坏表达生态。

在我国,社会化媒体实名制的主要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即实现政治诉求的有序表达。本研究对不同政体类型的国家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抗争进行了多案例比较分析。发现社会表达引起的不稳定并非取决于社会媒体的匿名性抑或动员能力,而在于政治参与本身的需求程度以及国家对它的制度化能力。政治系统要适应互联网系统的复杂性,必须实现网络治理的社会化,即通过社会自组织的力量对表达生态进行治理,政府要为此提供条件。严厉的网络监控措施可能会加剧权力与权利的不对等,引发表达生态的进一恶化。

章为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背景,提出了研究问题和方法。指出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为国家、市场与社会。

第二章剖析了社会化媒体的技术特性及其通过建构用户数据库赢利的机制。社会化媒体及其实名制增强了政府和运营商通过数据库控制网络的能力。

第三章研究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对公民隐私权的影响,选取了人肉搜索、数据库、手机泄密等隐私问题进行剖析,分析了海外及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原则。

第四章探讨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对公民表达权的影响,社会化媒体是中国公民重要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研究基于亨廷顿的制度化理论对中外互联网集体行动进行了比较,并且分析了网络表达的相关法理,认为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必须在言论自由得到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实施。

第五章研究了中国互联网登记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并且与海外的互联网登记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了网络登记制度如何为国家、市场、社会三者间的关系所型塑并且对这三者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第六章从社会信任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的意义和不足,举出了网络“水军”、网评员、网络声誉体系的例子进行了论证,认为社会化媒体实名制有助于增强网民个体间的信任,但是会引起公民对政府或运营商的信任危机,因为网民是去权的一方并且没有救济机制。

第七章以新浪微博实名制为例进行了个案分析,对微博实名制在我国的路径和前景进行了分析。

第八章为结论部分。对社会化媒体实名制所涉及的权力与权利的互动模型进行了总结,并对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总体评估并给出建议。

本研究关注了新的问题,对政策的可行性及其影响进行了评估。微博实名制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议,不论是网民还是微博运营商都在观望。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化媒体的实名制,采用了质化研究方法对传播学视阈中的网络实名制问题进行剖析,并且试图从这个问题上找出一些理论脉络与社会模型。对我国的网络实名制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估,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与思维路径。本文需要分析的关系范畴包括:

(1) 信息社会与监视社会理论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启示;

(2) 网络政治参与与网络秩序之间的动态平衡;

(3) 网络空间中公民社会与国家、市场之间关系的调适。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有三个:一是将中国、英国以及哥伦比亚、伊朗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国家中社会化媒体对集体行动的影响进行了区分,分析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在维护政治系统稳定中的作用;二是对社会化媒体的数据监控的赢利机制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研究,这在国内研究中还比较少,进而分析了实名制之后对社会化媒体商业运营的影响;三是将人肉搜索、网络“水军”、公民隐私等问题纳入表达生态(信息生态)的视野中进行考量,它们是基于互联网的自我衍生特性而产生的新型社会问题。

本研究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这一课题置于监视社会学的视野下进行了考量,并结合传播政治经济学将其放在国家、市场、社会的框架下进行剖析。使用了新的材料,从快速变动的社会事实中抓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将其编写为案例,获得新的启示。发现了社会化媒体实名制实践中的国家权力、公民权利、社会参与、社会秩序之间的互动关系。不足之处在于受研究条件所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民意调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mobi(666+)
  • azw3(144+)
  • 品质不错(74+)
  • 值得购买(535+)
  • 盗版少(482+)
  • 好评(181+)
  • 实惠(91+)
  • 五星好评(104+)
  • 中评多(553+)
  • 傻瓜式服务(522+)

下载评价

  • 网友 汪***豪: ( 2024-12-28 05:39:1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薛***玉: ( 2025-01-17 22:58:33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敖***菡: ( 2025-01-08 03:55:28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扈***洁: ( 2025-01-18 03:57:44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冯***丽: ( 2025-01-14 12:27:45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沈***松: ( 2025-01-03 04:15:42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温***欣: ( 2025-01-17 12:58:11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戈***玉: ( 2025-01-08 12:41:02 )

    特别棒

  • 网友 国***舒: ( 2025-01-05 11:07:08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随机推荐